念奴娇 其五 和徐尉游石湖

扁舟此计,问当年、谁与寻盟鸥鸟。
许国勋名彝鼎在,风月不妨吟笑。
碧草台边,红云溪上,寿杖扶诗老。
水浮天处,未应俗驾曾到。
盛事埒美知章,鉴湖君赐,宸翰今题号。
指点飞烟轻霭外,有路直通仙岛。
蓑笠渔船,琴书客坐,清夜尊罍倒。
未须归去,片蟾初上林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念奴娇·和徐尉游石湖》是宋代诗人范成大的作品,由陈三聘所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的内容:

  1. 作者简介
  • 范成大:字致能,号石湖居士,南宋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出生于1126年,卒于1193年,祖籍平江吴郡(今江苏苏州)。范成大在文学上有着卓越的成就,其作品多以描绘山水田园为主,充满了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情趣。
  • 陈三聘:生平事迹不详,只知道他是宋代的人物。他的词作《念奴娇·和徐尉游石湖》是一首典型的宋代文人作品,展现了宋代文人雅集游历时的闲适生活。
  1. 诗词原文
  • 扁舟此计,问当年、谁与寻盟鸥鸟。许国勋名彝鼎在,风月不妨吟笑。
  • 碧草台边,红云溪上,寿杖扶诗老。水浮天处,未应俗驾曾到。
  • 盛事埒美知章,鉴湖君赐,宸翰今题号。指点飞烟轻霭外,有路直通仙岛。
  • 蓑笠渔船,琴书客坐,清夜尊罍倒。未须归去,片蟾初上林表。
  1. 诗歌鉴赏
  • 意境:《念奴娇·和徐尉游石湖》通过描绘一幅幅宁静而美好的景致,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
  • 艺术手法: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碧草台边,红云溪上”、“水浮天处”等,使得整首词显得更加生动形象。同时,词句之间也流露出一种从容不迫的生活态度,反映出宋代文人的精神风貌。
  1. 文化意义
  • 自然描写:该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展示了宋代文人追求自然之美的生活理念。
  • 历史背景:宋代时期,社会相对稳定,经济发展,文化艺术繁荣。这一时期的文人士大夫阶层普遍崇尚自然、追求高雅的艺术品味。因此,此类作品在当时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文化价值。
  1. 影响评价
  • 文学价值:从文学史的角度来看,《念奴娇·和徐尉游石湖》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成就的词作,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创作风格。词中的自然意象、情感表达以及艺术手法等方面都显示了词人较高的文学素养和艺术造诣。
  • 社会影响:该词不仅在当时受到文人雅士的喜爱和传颂,也对后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许多后来的文人学者在创作时也会借鉴或引用其中的某些词句,可见其影响力之深远。

《念奴娇·和徐尉游石湖》作为宋代范成大与陈三聘合作的一首词作,不仅在艺术形式上具有很高的成就,更在文化意义上承载了宋代社会的历史背景和个人情感。对于爱好古典文学的读者来说,这不仅是一次欣赏古代诗词的机会,也是深入了解宋代文化的重要途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