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判国博命赋假山

去年水潦百谷死,居民无食食糟秕。
州之饿者数千人,黄岩之民犹倍蓰。
携持老少出城郭,尽撤墙屋无居止。
鬻妻弃子人不售,价例不复论羊豕。
白日市井闻号叫,夜堆廊庑如虫豸。
县官哀怜发赈救,一饭才得一盂尔。
出门未暇充喉咽,已有数十填沟水。
我时过之不忍顾,往往悲咽胸填委。
岂无智虑裨万一,远地不得号君耳。
钱侯作倅忠且仁,悲怜饿殍如亲子。
日开官廪与之食,又令豪右发储峙。
昨日驰书白转运,披陈肝肾献金矢。
更乞兵储二万斛,民之大命方有倚。
侯从新年作假山,自闻民饥不得视。
非无泉石可般乐,人今方瘁何能喜。
愿侯勿遽爱此山,念此膢腊存狐蚁。
天无疫疠五谷熟,生者保聚归田里。
此山之石坚不坚,将与侯德无穷已。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通判国博命赋假山》是宋代诗人陈襄的作品

《通判国博命赋假山》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百姓流离失所的悲惨景象,以及官员们试图通过建造假山来改善民生的行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愤慨。在诗中,作者详细描述了水灾之后,百姓们无家可归,饿殍遍野的惨状。这种描写不仅让人感受到灾祸的严重性,也展现了人性中的善良与关怀。尽管面对如此艰难的局势,一些地方官员如钱侯,仍然表现出了对百姓的同情和救助之心。他们不仅发放赈粮,还发动豪右捐献粮食,甚至请求军队支援,以缓解百姓的困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