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答秦少章

学诗如学仙,时至骨自换。
缥缈鸿鹄上,众目焉能玩。
子从淮海来,一喙当百难。
师儒有韩孟,拭目互惊惋。
老生时在傍,缩手愧颜汗。
黄公金华伯,莞尔回一眄。
彼方试子难,疾前不应懦。
要当攻石坚,切作抟沙散。
桓璧虽具美,砻错加璀璨。
我老不足畏,后生何可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答秦少章》是江西诗派诗人陈师道的一首诗,该作品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以下是对该首诗的介绍:

  1. 作者简介
  • 陈师道(1053年—1102年),字履常,一字无己,号后山居士、紫屏先生等,彭城武原(今江苏铜山)人。他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也是“苏门四学士”之一。
  1. 诗歌原文
    学诗如学仙,时至骨自换。
    缥缈鸿鹄上,众目焉能玩。
    子从淮海来,一喙当百难。
    师儒有韩孟,拭目互惊惋。
    老生时在傍,缩手愧颜汗。
    黄公金华伯,莞尔回一眄。
    彼方试子难,疾前不应懦。
    要当攻石坚,切作抟沙散。

  2. 诗歌内容解析

  • 学习与实践:诗人陈师道通过比喻表达了学习诗歌如同修炼仙术,需要不断磨练自己的内心和技艺,才能达到超凡脱俗的境界。
  • 才华与挑战:诗中的“缥缈鸿鹄上,众目焉能玩”描绘了一个才华横溢的人面对众多目光的挑战,暗示了只有经过严峻的实践检验,才能展现出真正的才华。
  • 师徒传承:诗中提到了“子从淮海来,一喙当百难”,反映了陈师道对年轻一代的期望和寄望,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尊重。
  • 学术与批评:诗中的“师儒有韩孟,拭目互惊惋”揭示了当时学术界的竞争和批评氛围,以及人们对知识传承者的期待。
  • 自我反思:“老生时在傍,缩手愧颜汗”则表现了陈师道对于前辈经验的学习和自我提升的决心,同时也表达了对自己不足的认识和谦虚的态度。
  • 坚持与突破:“黄公金华伯,莞尔回一眄”意味着在不断的努力和尝试中,终于迎来了突破性的成就,给人以欣慰和鼓励。

这首诗不仅是对个人才华与努力的颂扬,也是对整个文学界传承和发展的肯定。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和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诗歌的魅力及其背后的深厚文化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