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郡守汪充之移治严陵

挂梁龙骨经时蛰,井井黄云秋已及。
十日不雨民未急,使君日膳长蔬湆。
澄空飒飒云雾入,馌妇休眠儿觅笠。
村舂化出云子粒,市上明朝升二十。
农家语圃商语贾,恒愿使君无疾苦。
自今一饭吾腹果,健看将母从箫鼓。
冯翊扶风天尺五,见说严陵在何所。
诏书夺去万舌吐,九重欲扣君门阻。
栖鸟护巢驹恋皂,东人自视西人好。
那知湛露漙秋草,春意平铺无剩少。
有客解事翻然笑,元祐治平诸故老,身要人扶功未了。
谁知青丝络马横门道,应笑江湖华发早。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郡守汪充之移治严陵》是宋代诗人陈傅良创作的一首词。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分析:

  1. 作者背景和诗词风格
  • 作者信息:陈傅良,字君举,号止斋,又号紫岩,是南宋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的诗歌创作在宋代文坛上具有重要地位。
  • 诗词特点:陈傅良的诗风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其词作多表达对时事的关切以及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在《送郡守汪充之移治严陵》中,他通过描绘乡村景象和表达对友人迁任的祝福,体现了自己的文学造诣和深厚的人文关怀。
  1. 诗词原文与注释
  • 原文:挂梁龙骨经时蛰,井井黄云秋已及。十日不雨民未急,使君日膳长蔬湆。澄空飒飒云雾入,馌妇休眠儿觅笠。村舂化出云子粒,市上明朝升二十。农家语圃商语贾,恒愿使君无疾苦。自今一饭吾腹果,健看将母从箫鼓。冯翊扶风天尺五,见说严陵在何所。诏书夺去万舌吐,九重欲扣君门阻。栖鸟护巢驹恋皂,东人自视西人好。那知湛露漙秋草,春意平铺无剩少。身要人扶功未了。谁知青丝络马横门道,应笑江湖华发早。
  • 注释:挂梁龙骨指挂在屋梁上的龙形装饰物,经时蛰指龙形装饰物长时间静伏;井井黄云表示秋天的天空清晰晴朗;十日不雨表示长时间的干旱;使君即郡守,此处用以称呼汪充之;长蔬湆指长期食用蔬菜;澄空飒飒云雾入描写清晨云雾缭绕的景象;馌妇休眠儿觅笠写农村妇女和孩子忙于农活的情景;村舂化出云子粒指用杵舂米的声音如同云朵般飘散;市上明朝升二十说明市场上粮食价格高昂;农家语圃商语贾指各种职业的人谈论各自的生计;恒愿使君无疾苦希望汪充之身体健康;自今一饭吾腹果意指从此后一日三餐皆由自己负责;健看将母从箫鼓形容身体强健,能够陪伴母亲享受快乐时光;冯翊扶风指陕西一带;天尺五指天空广阔;诏夺去万舌吐指皇上的命令使得众人缄默不语;九重欲扣君门阻指皇宫想要阻拦汪充之;栖鸟护巢驹恋皂指鸟儿保护巢穴,小马依恋旧主人;东人自视西人好指东方人自我认为优越于西方人;那知湛露漙秋草,春意平铺无剩少写秋天的露水滋润大地,春天的气息无处不在。
  1. 诗词主题和思想内容
  • 政治寓意:这首诗通过对严陵的描述,隐喻了汪充之于政治上可能面临的压力和困难。诗中的“诏夺去万舌吐”暗示了朝廷的干预可能让官员们变得沉默,失去了言论的自由。
  • 民生关怀:诗中描述了农民因连续干旱而辛勤劳作的场景,表达了对农民生活艰辛的关注以及对他们健康平安的良好祝愿。
  • 友情祝福:诗中多次提到“健看将母从箫鼓”,这不仅是对汪充之个人的期望,也是对其全家人的祝福,希望他能保重身体,和家人一起享受快乐的时光。
  1. 艺术手法和语言特色
  • 意象运用:《送郡守汪充之移治严陵》中运用了大量的自然意象,如“挂梁龙骨”、“井井黄云”、“十日不雨民未急”等,这些意象不仅丰富了文本的内涵,也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
  • 对比映衬:诗中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来映衬社会现象和人物心情的变化,如“九天欲扣君门阻”反映了官场的压力和阻碍,而“那知湛露漙秋草,春意平铺无剩少”则表达了对大自然生命力的赞美。
  1. 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
  • 文化传承:《送郡守汪充之移治严陵》不仅是文学作品,也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它传递了古代士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忧国忧民的精神,对当代仍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 社会影响:作为宋代文人的作品,该诗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环境和个人命运的交织,反映了宋代文人对国家大事的关注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送郡守汪充之移治严陵》不仅仅是一首诗词,它是宋代文人精神风貌的体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这首诗词的学习与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同时也能够感受到中国古代诗词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