挂梁龙骨经时蛰,井井黄云秋已及。
十日不雨民未急,使君日膳长蔬湆。
澄空飒飒云雾入,馌妇休眠儿觅笠。
村舂化出云子粒,市上明朝升二十。
农家语圃商语贾,恒愿使君无疾苦。
自今一饭吾腹果,健看将母从箫鼓。
冯翊扶风天尺五,见说严陵在何所。
诏书夺去万舌吐,九重欲扣君门阻。
栖鸟护巢驹恋皂,东人自视西人好。
那知湛露漙秋草,春意平铺无剩少。
有客解事翻然笑,元祐治平诸故老,身要人扶功未了。
谁知青丝络马横门道,应笑江湖华发早。
【诗句翻译】
挂梁的龙骨在经过很长时间之后才蛰伏,井然有序的黄色云层秋末已至。
十日没有下雨民情不会紧迫,太守每天都吃新鲜的蔬菜汁。
清澈的天空飒飒作响云雾飘入,农夫休息孩子寻找竹笠。
村中舂米化出云豆粒,市场上明朝会涨二十钱。
农家讲语圃商讲贾,恒愿太守无疾苦。
自此一顿饭我腹果,健看将母随箫鼓。
冯翊扶风天尺五,据说严陵在哪所?
诏书夺去万舌吐,九重欲扣君门阻。
鸟雀护巢驹依恋皂,东人自视西人好。
哪知湛露沾秋草,春意平铺无剩少。
有客解事翻然笑,元祐治平诸故老,身要人扶功未了。
谁知青丝络马横门道,应笑江湖华发早。
【注释解释】
- 挂梁:指悬挂着的房梁。2. 黄云:指秋天天空中的云朵。3. 使君:对太守的尊称。4. 长蔬湆:吃新鲜蔬菜的菜汤。5. 馌妇:给公家的妇人。6. 村落:乡村。7. 云子粒:云豆。8. 市上:市场上。9. 自今:自此以后。10. 那知:哪里知道。11. 元祐:宋哲宗年号(1086-1093)。12. 治平:宋仁宗年号(1042-1048)
【赏析】
这首七律,以送别太守汪充之移治严陵为题,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即将离去的惋惜之情和对严陵山水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寄寓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全诗语言朴实自然,意境优美动人,情感真挚热烈。
首句“挂梁龙骨经时蛰”,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了挂在梁上的龙骨经过长时间的蛰伏,表现了时间的推移和生命的坚韧。次句“井井黄云秋已及”,则用井然有序的黄云来象征丰收的季节的到来,表达了农民对丰收的喜悦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待。
第三句“十日不雨民未急”,通过描绘十天不下雨的情景,表达了民众对于旱灾的担忧和迫切希望降雨的心情。第四句“使君日膳长蔬湆”,则用使君(太守)的日常饮食来暗示民众对于旱灾的无奈和期盼。
第五句“澄空飒飒云雾入”,则通过描绘天空中的清爽和云雾的缭绕,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景色的喜爱和向往。第六句“馌妇休眠儿觅笠”,则用农妇和孩子的动作来暗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期待。
第七句“村舂化出云子粒”,则通过描绘村庄中的舂米声和云子粒的形象,表达了农民对于丰收的期盼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第八句“市上明朝升二十”则以市场交易的情景来暗示民众对于经济繁荣和物价稳定的期待。
第九句“农家语圃商语贾”,则用农家和商人的对话来表达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发展的期待。第十句“恒愿使君无疾苦”,则通过表达对太守的期望来暗示民众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第十一句“自今一饭吾腹果”,则用自己能够吃到一顿饭的事实来表达对于和平安宁生活的满足和幸福。第十二句“健看将母随箫鼓”,则用健康和快乐的生活来表达对于和平安宁社会的赞美。最后一句“冯翊扶风天尺五”,则用地理方位来表达对严陵山水的赞美和对家乡的眷恋。
整首诗歌通过送别太守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和平安宁社会的赞美以及对严陵山水的留恋之情,同时也体现了作者的政治理想和抱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