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事不欲如戎兵,欲如衣冠佩玉严重而宽平。
作文不欲如组绣,欲如疏林茂麓窈窕而敷荣。
桢干盍亦烦绳墨,滋味何如馀典则。
吾宗受才万人敌,排空所向无遗力。
亲丧三年面漆黑,交情一语千金璧。
明朝不爨鼾撼壁,裘马借人无德色。
作掾闽山可踪迹,拟将秉秆空螟𧎢。
相君有令民未得,勿问堂高若干尺。
春江弥渺风张席,欲言江水何终极。
贫贱相依鬓毛白,吾可雷同名送客,浩歌未放情弥激。
君看风雅诗三百,亦有初章三叹息。
【解析】
题干要求“赏析”,这是诗歌鉴赏中常见的题型。作答时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对诗句的理解;其次,要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大意;再次,体会诗的思想情感。
【答案】
送陈益之架阁(一作《送陈益之赴台)
①本诗是一首赠别诗,作者通过与友人陈益之的交谈,勉励陈益之应为国效力,建功立业。
【译文】
论事不欲如戎兵,欲如衣冠佩玉严重而宽平。作文不欲如组绣,欲如疏林茂麓窈窕而敷荣。桢干盍亦烦绳墨?滋味何如馀典则。吾宗受才万人敌,排空所向无遗力。亲丧三年面漆黑,交情一语千金璧。明朝不爨鼾撼壁,裘马借人无德色。作掾闽山可踪迹,拟将秉秆空螟𧎢。相君有令民未得,勿问堂高若干尺。春江弥渺风张席,欲言江水何终极。贫贱相依鬓毛白,吾可雷同名送客,浩歌未放情弥激。君看风雅诗三百,亦有初章三叹息。
②“桢干”指树木的骨干部分。比喻国家、民族的栋梁之才。“滋味何如馀典则”,比喻治国理政要有法度和准则。这两句意思是说,国家栋梁人才应当有法度,治理国家要有准则。③“吾宗”指诗人自己。“万人敌”,指英勇善战。这两句意思是说,我族英才堪当万敌,勇武过人。
④“亲丧三年面漆黑”,指朋友因父母去世而悲痛至极,三年不洗脸。“交情一语千金璧”,用千金和美玉来比喻友情的珍贵。这两句意思是说,朋友之间因为彼此的深厚情谊而显得珍贵无比。
⑤“明朝不爨鼾撼壁”中的“爨”是指做饭的意思。“鼾撼壁”形容陈益之晚上睡觉打呼噜的声音很大。⑥“裘马借人无德色”,意思是说陈益之借用别人的财物而不感到不好意思。这两句意思是说,陈益之为人慷慨大方,不拘小节。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赠别诗,作于宋宁宗庆元四年(1198)。当时,陈益之任福州知州,作者送他到福州上任。
这首诗是一首赠别诗,作者通过与友人陈益之的交谈,勉励陈益之应为国效力,建功立业。作者以“桢干”“滋味”“吾宗”“万人敌”等词语,勉励陈益之要效法古人,为国家、民族做出贡献。
全诗共七句,每句都紧扣着主题进行抒情。前四句主要写陈益之的为人。后三句主要是劝勉陈益之应为国家、民族做出贡献。
这首诗语言简洁明快,通俗易懂,但含义却丰富深刻,值得细细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