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粱不难谋,轩冕亦易得。
胡为抱膝翁,恻恻复恻恻。
秋风堕碧梧,凤鸟去无迹。
愁吟草际蛩,儿女泪盈臆。
忽然一长啸,孤响起空寂。
令人识雅颂,一唱三叹息。
室庐在路傍,耕凿在民籍。
行人听笑语,稚子共眠食。
读书果何罪,须发又半白。
此意太劳劳,此身长抑抑。
抱膝且不可,出门更何适。
但勿问门外,蓬蒿若干尺。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寄题陈同甫抱膝亭
这是一首借古喻今,抒发人生感慨的诗。诗中通过对陈同甫抱膝亭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世事变迁的深深感慨。

稻粱不难谋,轩冕亦易得。
胡为抱膝翁,恻恻复恻恻。
秋风堕碧梧,凤鸟去无迹。
愁吟草际蛩,儿女泪盈臆。
忽然一长啸,孤响起空寂。
令人识雅颂,一唱三叹息。
室庐在路傍,耕凿在民籍。
行人听笑语,稚子共眠食。
读书果何罪,须发又半白。
此意太劳劳,此身长抑抑。
抱膝且不可,出门更何适。
但勿问门外,蓬蒿若干尺。

注释与赏析:

  • 稻粱不难谋,轩冕亦易得:这里的“稻粱”指的是粮食,而“轩冕”则是官服。诗人通过这句话表达出,在物质生活上并不困难,追求功名利禄也是很容易的事情。这反映了诗人对于当时社会现实的一种看法,即人们往往过于追求世俗的成功,而忽视了精神的追求。
  • 胡为抱膝翁,恻恻复恻恻:这里的“抱膝翁”指的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处世态度,即宁愿选择消极地面对生活,也不愿积极地去改变现状。这种态度让诗人感到悲哀和无奈。
  • 秋风堕碧梧,凤鸟去无迹:诗人用秋风和凤凰来象征人生的短暂和无常。秋风无情地吹落了梧桐树的叶子,象征着生命的流逝;而凤鸟高飞而去,却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则暗示着人生如同过眼云烟,没有留下任何值得怀念的记忆。
  • 愁吟草际蛩,儿女泪盈臆:这句诗描绘了一幅充满哀愁的画面。草丛中的蟋蟀声声悲鸣,而孩子们因为父母的哭泣而泪流满面,这些细节都深深地触动了诗人的内心。
  • 忽然一长啸,孤响起空寂:诗人突然放声长啸,声音在空旷的夜晚回荡。这种孤独而高亢的声音,让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孤独和无助。
  • 令人识雅颂,一唱三叹息:这句诗表明诗人的诗歌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让人们在聆听之后产生深刻的思考和共鸣。这种力量让诗人感到自豪,也让他意识到诗歌的力量是如此的强大。
  • 室庐在路傍,耕凿在民籍:诗人描述自己的住所位于道路旁,而耕种和开垦的土地则属于普通百姓。这说明诗人虽然有着一定的社会地位,但是仍然无法摆脱底层人民的艰辛生活。
  • 行人听笑语,稚子共眠食:这里的行人指的是路过此地的行人,他们听到孩子们的笑声和歌声而停下脚步欣赏。而稚子们则一起分享食物,享受着简单而快乐的生活。这种画面充满了人间的温情和美好。
  • 读书果何罪,须发又半白:诗人认为读书本身并没有什么错,但是他却因为长期的读书而过早地出现了白发,这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知识的热爱和执着的态度。
  • 此意太劳劳,此身长抑抑:诗人感叹自己的人生充满了烦恼和无奈,这种情绪让他感到压抑和沉重。
  • 抱膝且不可,出门更何适:诗人觉得即使抱着膝盖不出门,也无法逃避现实的困扰,因此他决定还是要出门去寻找新的生活出路。这种决心和勇气让人敬佩。
  • 但勿问门外,蓬蒿若干尺:诗人提醒人们不必过多地关注门外的情况,而是要专注于眼前的生活。这是一种淡定和从容的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