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叶正则赴浙西宪幕

频年送行客,酒罄诗不工。
最晚与君别,柰此百感丛。
岐山有鸣凤,雅颂移豳风。
于时二老生,出处海上同。
曹刘对匕箸,失色一语中。
明朝蜀江水,不与灞浐通。
人心起毫末,世故关鸿蒙。
乃知贫贱交,不下王霸功。
霜根宿病骥,云帆背蜚鸿。
秋水能隔人,白蘋况连空。
相从自束发,各去随转蓬。
今怀欣有合,后会苦未重。
鲈鱼直万钱,羊酪醅一钟。
愿君养盛年,我友半已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叶正则赴浙西宪幕》是宋代诗人陈傅良的一首著名诗作,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成就,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氛围和文人的思想情感。

以下是对本诗的详细介绍:

  1. 诗人介绍
  • 陈傅良:宋温州瑞安人,字君举,号止斋。以其文擅当世,师事郑伯熊、薛季宣,与张栻、吕祖谦友善。孝宗乾道八年进士。
  •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在诗人多次送行之后创作的,反映了他对友人离别的情感以及对政治生涯的忧虑和期待,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于人生百感交织的深刻理解。
  1. 诗歌内容解读
  • 频年送行客:表达了诗人频繁地送别友人的无奈和辛酸,反映了作者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他们之间频繁的离别场景。
  • 酒罄诗不工:描绘了诗人在送行过程中的心情变化,从一开始的兴致勃勃到后来的失望甚至沮丧,这反映了诗人对于友情的重视和对友人未来道路的担忧。
  • 岐山有鸣凤:通过“岐山有鸣凤”这一意象,诗人展现了自己对友人的期望,希望友人能够像岐山上的凤凰一样,展翅高飞,成就一番事业。
  • 雅颂移豳风:这里的“雅颂移豳风”意味着诗人希望友人能够在政治领域中发挥其才华,如同古代的雅颂乐章一样,影响深远。
  • 曹刘对匕箸:通过对比曹操和刘备的故事,诗人表达了对于友人未来能否取得成功的深深忧虑,同时也暗示了对友人前途的关心。
  • 明朝蜀江水: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未来的祝福,希望友人能够像长江一样,源远流长,不断向前发展。
  • 人心起毫末:这句话揭示了诗人对于世事变化的洞察,认为世间的一切都如尘埃般微小,提醒友人要时刻保持警觉,不被小事所困。
  • 世故关鸿蒙:诗人以“鸿蒙”指代世界的混沌,表达了对于世事的复杂和变幻无常的认识,同时也鼓励友人要有坚定的意志去面对这些挑战。
  1. 艺术特色分析
  • 意境深远:整首诗通过对送别的描写,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情怀和对友人命运的关切,使诗歌具有了深邃的内涵。
  • 比喻生动:诗人在诗句中使用了多种比喻,如将友人比作凤凰、岐山上的鸣凤等,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和祝愿。

通过对《送叶正则赴浙西宪幕》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人深深的情谊和对未来的美好期许。这首诗不仅是文学上的佳作,更是对友情和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