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 其二十六 同林义倩游惠觉寺,衲子差可与语,因作葛藤语示之

万法皆空,空即是空,佛安在哉。
有云名妙净,可遮热恼,海名圆觉,堪洗尘埃。
翠竹真如,黄花般若,心上种来心上开。
教参熟,是菩提无树,明镜非台。
偷闲来此徘徊。
把人世黄粱都唤回。
算五陵豪客,百年荣贵,何如衲子,一钵生涯。
俯仰溪山,婆娑松桧,两腋清风茶一杯。
拿舟去,更扫尘东壁,聊记曾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沁园春·其二十六’是南宋诗人辛弃疾的词。这首词是辛弃疾在1086年(宋神宗元丰元年)春天游览惠觉寺时所作。词中,他用“葛藤语”比喻与衲子(和尚)的对话,表达了他对佛教教义和修行方式的深刻思考。

以下是对这首词的简要介绍:

《沁园春·其二十六》是一首描写游历寺庙并表达自己对佛教教义理解的词作。辛弃疾用“葛藤语”来形容与和尚的对话,意指他与和尚的交流非常复杂而难以理解。他认为这些对话就像藤蔓缠绕一样纠缠不清,反映出他对佛教教义的深入探索和反思。

这首词通过描绘自己的游历经历和对佛教教义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悟和哲学思考。它表达了辛弃疾对生命、生死、道德和人性等议题的深刻思考,同时也展示了他作为一位文人士大夫的儒雅气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