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波烟黛浮空远,南陌嘤嘤,乔木初迁,纱窗无眠,画阑凭晓。
看并宿暗黄深,织雾金梭小。
那人携酒听时,料把春来,诗梦惊觉。
飞绕。
翠接断桥云,绿漾新堤草。
数声娇啭,婉娩如愁,调簧弄歌尖巧。
随燕啅软尘低,蝶妥游丝袅。
最怜舞絮飞花,唤却东风老。
黄莺儿 柳浪闻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黄莺儿》是宋代诗人陈允平创作的一首西湖十咏中的诗。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笔触,描绘了春天的杭州西湖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春光的向往和感悟。
从诗歌原文来看,“六波烟黛浮空远,南陌嘤嘤,乔木初迁,纱窗无眠,画阑凭晓。”这句描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春日早晨场景,烟雾缭绕,波纹荡漾在水面上,远处的树梢开始发芽,轻轻摇曳。透过窗户,看到鸟儿在窗外啼叫,诗人倚靠在栏杆上等待天亮。《黄莺儿》通过细腻的文字描绘了西湖春天的美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
从诗歌主题来看,这首诗不仅描写了西湖的自然风光,还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验。“那人携酒听时,料把春来,诗梦惊觉。”这句话表现了一种诗意的生活态度,即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诗意。诗人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传达了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敬畏之情。
从文学价值来看,《黄莺儿》作为宋代西湖十咏之一,具有很高的文学艺术价值。它以简洁的语言、鲜明的意象和流畅的韵律展现了西湖的春色。诗人通过对西湖春景的细腻描绘,使读者仿佛置身于那宁静而美好的环境之中。同时,这首诗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对于研究宋代诗词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黄莺儿》不仅是一首描写西湖春景的诗歌,更是宋代文人对美好生活的一种追求和表达。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深入感受到古代文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与追求,以及他们在诗歌中展现的生活态度和文化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