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归门巷静深深,老去无情不彊吟。
风絮入帘晴昼永,自烧香饼试花沈。
春日杂兴二首 其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日杂兴二首 其二”是宋代诗人王禹偁的组诗作品,这首诗通过对春天自然景物和农事活动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农民的关怀。接下来将对诗歌进行详细解析:
- 作者介绍:
- 王禹偁(954年—1001年),字元之,济州钜野人,是北宋初年的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他一生经历了多次政治变动,最终因直言进谏而被贬谪。尽管身处逆境,王禹偁的作品却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前途的深切忧虑以及对民生的深切关怀。他的诗作以其清新脱俗、质朴无华而著称,尤其擅长描绘田园风光和农事活动,展现了他对劳动人民的真挚感情。
诗歌原文:
湘云碎剪作春衣,步入青山映夕晖。我已无心事渔猎,野禽何事亦惊飞。诗歌解析:
- 湘云碎剪作春衣:这里的“湘云”可能指的是湘江边的云彩,或者是湘妃的形象。湘妃因为舜帝而流落湘江,传说中她化作了湘江的云彩,因此“碎剪作春衣”可以理解为以云彩为材料制作了春天的衣服。这里的“春衣”既指衣服也隐喻春天的到来,暗示着自然界的复苏和生机勃勃的景象。
- 步入青山映夕晖:诗人身着春天的新衣,漫步于青山之中,夕阳的余晖映照着他的背影。这里的“映夕晖”不仅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也象征着诗人在艰难环境中仍保持乐观的心态。
- 我已无心事渔猎:“我”已经没有心思去钓鱼打猎了。这句话表达了一种淡泊名利、归隐田园的生活态度。在这里,“渔猎”不仅是传统农耕社会的重要经济活动,也是文人雅士们常常涉及的一种活动。诗人通过放弃这种活动来表明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对世俗生活的超然。
- 野禽何事亦惊飞:野禽为何也受到惊吓,纷纷惊飞而去?这句诗揭示了自然界万物与人的和谐共处,也反映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敏感和尊重。
“春日杂兴二首 其二”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诗歌,而是包含了深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王禹偁对自然美景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还体现了他对普通劳动者生活状态的关心和同情。通过这首诗,读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和自然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