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吕居仁见寄韵

老去犹为客,谁人念退居。
相望千里路,赖有数行书。
白晒犹堪寄,乌牛政忆渠。
何时闻枉驾,竹里唤行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吕居仁见寄韵》是张元干的一首词作,出自宋朝,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张元干(1091—1170?),字仲宗,号芦川居士、隐山人,永福(今福建永泰人)。他是一位北宋时期的文人,曾做过太学上舍生。宣和七年(1125)任陈留县丞,靖康元年(1126)因金兵围汴而遭贬逐,绍兴元年(1131)以将作监致仕,绍兴八年秦桧当国时力主和议,胡铨上书请斩秦桧等以谢天下,时李纲亦反对和议罢居长乐,元干赋《贺新郎》词赠纲,后桧闻此事,以他事追赴大理寺除名削籍。

  2. 诗词原文
    老去犹为客,谁人念退居。
    相望千里路,赖有数行书。
    白晒犹堪寄,乌牛政忆渠。
    何时闻枉驾,竹里唤行厨。

  3. 诗词解读:《次吕居仁见寄韵》是一首表达诗人情感与生活状态的词。首句“老去犹为客”反映了诗人尽管年岁已高,但依然保持着游子的身份;“相望千里路”则表达了诗人虽身处异地却心系故土的情感;“赖有数行书”意味着书信成为了诗人与远方朋友保持联系的重要方式。最后两句“何时闻枉驾,竹里唤行厨”则透露出诗人期盼友人来访的愿望以及在友人到来时准备欢迎的场景。

张元干的《次吕居仁见寄韵》不仅展现了其文学才华,也反映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他们之间的友情。这首词作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