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绂久已弃,行装今甚疲。
买山如略办,毕娶更奚为。
小筑开三径,躬耕趁一犁。
赖公霖雨手,忍赋语离诗。
上张丞相十首 其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上张丞相十首》并非文学作品,而是宋代诗人张元干的一首五言律诗。该诗作于宋代,是张元干对南宋初年抗金英雄李纲的赞颂之作。张元干与张孝祥并称南宋初期“词坛双璧”,其文学成就和影响深远。下面将详细探讨这首作品:
创作背景:《上张丞相十首》是张元干在金兵围汴、秦桧当国时期,坚决抗金、力谏死守时所赋的作品。当时张元干作为太学上舍生,被征召入李纲麾下,参与了抗金战争。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李纲的支持和对南宋朝廷抗敌决心的肯定。
内容解析:张元干的《上张丞相十首》以其激昂的情感和深刻的爱国情怀著称。其中一些诗句如“活国勋奇甚,平戎志未衰”表达了他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忧虑以及对抗战到底的决心。
艺术特色:该诗采用了五言律诗的形式,结构严谨,语言简练。张元干的诗歌既有豪放激昂的一面,也有深沉内敛的一面,体现了宋代文学中“诗言志”的特点。通过对李纲等人的描述,展现了南宋初期文人对于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对民族精神的追求。
后世影响:《上张丞相十首》在南宋及后世都受到了一定的关注。尤其是对于研究张元干个人生平和南宋初期历史的人来说,这是了解其文学贡献和时代背景的重要资料。张元干的诗歌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影响,而且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上张丞相十首》是宋代诗人张元干的作品,它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和时代的见证。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