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吴令常甫之武平

朝廷重一邑,悼昔容备员。
自严荐举法,颇号近得贤。
仕者既择地,主恩那罄宣。
遐封暨恶壤,十必九弃捐。
武平杳何所,闽裔天南偏。
林密毒虺藏,吐瘴蟠长烟。
冬候气亦暖,里俗衣不绵。
旧令昨请代,阙榜张三铨。
无人议一往,常甫独不然。
丈夫志四海,岂安庐室边。
畏避属衰怯,我今幸壮年。
所寄有民社,勇去无山川。
吴天破新腊,雪片冲离筵。
阖坐劝别杯,情厚祷亦虔。
药饵慎勿疏,善保食与眠。
柂牙起惊涛,饯车散江壖。
吏民前涂奔,争迎上泷船。
到脩府中谒,首低小侯前。
主人知才名,应以尘土怜。
下车转春首,讼未临婚田。
远人喜新君,有诉恐不先。
据案扫滞务,一决如流泉。
呼儿伴儿戏,邑事乐静便。
地宽人物稀,林实杂海鲜。
荔子委树旁,毛鱼不论钱。
饮食信云美,那肯事宴筵。
政休宁闲斋,空肠味陈编。
他人保无过,岁满犹自迁。
矧君资性好,进业补未全。
材长老松干,气强直弩弦。
坐养青云资,归著要路鞭。
君家新蔡后,清节能世传。
岂必因赏格,荐状期联翩。
鄙人忝末契,相识由童颠。
忧怀自足感,况复别绪缠。
君其慰我私,北鸿附新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吴令常甫之武平》是宋朝诗人强至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八句,内容涉及对吴地的描写以及对其赴任武平的祝福。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吴地的自然风光和人文环境,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即将离去的不舍之情。以下是关于这首作品的具体介绍:

  1. 原文翻译:朝廷重一邑,悼昔容备员。自严荐举法,颇号近得贤。仕者既择地,主恩那罄宣。遐封暨恶壤,十必九弃捐。武平杳何所,闽裔天南偏。林密毒虺藏,吐瘴蟠长烟。冬候气亦暖,里俗衣不绵。旧令昨请代,阙榜张三铨。无人议一往,常甫独不然。丈夫志四海,岂安庐室边。畏避属衰怯,我今幸壮年。所寄有民社,勇去无山川。吴天破新腊,雪片冲离筵。阖坐劝别杯,情厚祷亦虔。药饵慎勿疏,善保食与眠。柂牙起惊涛,饯车散江壖。吏民前涂奔,争迎上泷船。到修府中谒,首低小侯前。主人知才名,应以尘土怜。下车转春首,讼未临婚田。远人喜新君,有诉恐不先。据案扫滞务,一决如流泉。呼儿伴儿戏,邑事乐静便。地宽人物稀,林实杂海鲜。
  2. 作品赏析:《送吴令常甫之武平》作为强至的代表作之一,其语言精炼,意境深远,不仅描绘了武平地区的自然风貌,也深刻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去的感怀。特别是“旧令昨请代,阙榜张三铨”一句,既反映了当时官员选拔的紧张局面,又体现了诗人对于官场生活的深刻洞察。此外,诗中“畏避属衰怯,我今幸壮年”等句子,表达了诗人对于个人境遇的坦然接受和对未来的乐观期待,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也值得后人学习。
  3. 写作背景: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在宋朝时期,当时朝廷对于官员选拔十分重视,尤其是对于地方官员的选拔更是严格。这首诗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强至通过自己的诗歌,表达了对吴地的赞美以及对友人赴任武平的祝福。

《送吴令常甫之武平》不仅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价值的作品,也是了解宋朝官场文化的重要窗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点,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古人对待友情和仕途的态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