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塘值清明八首 其七

客路逢寒食,禾秧出已齐。
清溪三汊浅,白鹭一行低。
禊饮心何在,茅峰路恐迷。
随时随有乐,何处不幽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上塘值清明八首其七》是宋代诗人曹勋的作品。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古诗:

  1. 作者与背景介绍:曹勋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书法家,他的诗作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表达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为主,其中包含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对自然的深刻感悟。曹勋生活在金朝灭亡、宋朝灭亡之后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战乱连绵不断,人民饱受苦难。在这样的背景下,曹勋的诗歌往往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感和时代变迁带来的情感冲击。他的诗歌不仅仅是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历史沧桑的感慨。这种独特的创作背景使得曹勋的诗歌具有了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成为研究宋末元初文化史的重要资料。

  2. 诗意解析:《上塘值清明八首其七》这首诗通过对清明时节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诗中“客路逢寒食,禾秧出已齐”描绘了清明节时,人们在旅途中遇到的冷食节景象,而“清溪三汊浅,白鹭一行低”则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乡村画面,白鹭在浅水中低飞,给人一种宁静致远的感觉。“禊饮心何在,茅峰路恐迷”则反映了诗人在清明时节寻找心灵慰藉的愿望,以及他对未知道路的迷茫和不确定。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清明时节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内心世界,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3. 艺术特色:曹勋的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独树一帜。首先,他在语言运用上追求简练和生动,通过寥寥数笔勾勒出清明时节的美景,使读者仿佛能够看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其次,他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含蓄,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引发读者对生命意义和个人情感的深思。此外,他还善于运用对比和象征手法,通过自然界的平静与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种艺术表现方式使得曹勋的诗歌具有了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

曹勋的《上塘值清明八首其七》不仅是一首描绘清明时节自然景色的诗歌,更是一部富有历史感和时代色彩的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不仅能够领略到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更能深入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