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海棠慢 咏题

东风扬暖,渐是春半,海棠丽烟径。
似蜀锦晴展,翠红交映。
嫩梢万点胭脂,移西溪、浣花真景。
蒙蒙雨,黄鹂飞上,数声宜听。
风定。
朱阑夜悄,蟾华如水,初照清影。
喜浓芳满地,暗香难并。
悄如彩云光中,留翔鸾、静临芳镜。
携酒去、何妨花边露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月上海棠慢·咏题》是宋代诗人曹勋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描绘了春天夜晚的美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东风、海棠花和月亮的美丽景象,表达了对生命易逝和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具体分析如下: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曹勋(1098-1174),字公显,号松隐,颍昌阳翟(今河南禹州)人。著有《松隐文集》《北狩见闻录》传世。
  • 诗词内容:该词以“月上”开头,描述了东风渐暖,春意渐浓,海棠花盛开的景象,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春夜图景。
  • 时代背景:此词作于宋徽宗政和年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而作者却能在这样的环境下写出如此美好的词篇,反映了他超脱世俗的情怀。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月上海棠慢·咏题》采用了典雅的词风,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作者的情感和审美取向。
  • 意象运用:词中运用了许多象征性意象,如海棠花象征着美丽和青春,月亮则代表清高和永恒。
  • 情景交融:词中的描写与抒情紧密结合,通过生动的画面,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喜怒哀乐。
  1. 文学价值
  • 历史意义:作为宋代的作品,它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当时社会生活和文化风情的重要资料。
  • 美学价值:该词在艺术上具有较高的成就,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春天夜晚的美丽景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1. 情感抒发
  • 对生命的感慨:词中的“海棠”象征着生命的美好与短暂,作者通过赞美海棠花,表达了对生命易逝的感叹。
  • 对美好事物的珍惜:词中对月亮和海棠花的描绘,也体现了作者对生活中细微美好的珍视。
  1. 文化影响
  • 对后来的影响:曹勋的这首词对后世文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诗人学者在创作中都会受到其启发,引用或仿效其词风。
  • 在文学史的地位:作为宋代诗词的一个代表作,它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是研究宋代诗词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欣赏《月上海棠慢·咏题》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理解诗意:要深入理解词中的每一个意象和象征含义,以便更好地领会作者的情感和思想。
  2. 体会艺术手法:学习作者如何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词的表现力,如比喻、夸张等。
  3. 感受情感色彩:体会词中所蕴含的情感色彩,如喜悦、忧伤、怀念等,这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作品。
  4. 探索创作背景:了解词的创作背景和时代特点,这有助于理解作品的时代意义和社会价值。

曹勋的《月上海棠慢·咏题》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词作品,也是宋代文化的一个缩影,它展示了当时的社会风貌、文人的思想感情以及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欣赏,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代文人的艺术才华和深邃情感,还能进一步了解到宋代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特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