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秋气清和,槐夏日阴翳。
块然守蓬蒿,何以破昏滞。
肩舆卒辈乏,徒步脚力费。
出门即林丘,散策空梦寐。
剩为犹子怜,遽以此君至。
分明人面目,刻画老根柢。
毛君又一奇,枝干不少异。
想应开一束,妙简得三四。
今晨入吾手,夷险可历试。
芒鞋与周旋,白拂相妩媚。
人生七十稀,况复已过二。
多谢汝扶持,无乃太晚计。
造侄寄人面毛竹杖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造侄寄人面毛竹杖四》是宋代诗人曾几所作的诗词之一。以下是关于该作品的介绍:
作者简介:曾几,字吉甫,号茶山,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他的诗作风格清新,善于运用自然景物表达情感和哲理,对后世影响深远。《造侄寄人面毛竹杖四》作为其中一首,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生活感悟。
诗词原文:《造侄寄人面毛竹杖四》:麦秋气清和,槐夏日阴翳。块然守蓬蒿,何以破昏滞。肩舆卒辈乏,徒步脚力费。出门即林丘,散策空梦寐。賸为犹子怜,遽以此君至。分明人面目,刻画老根柢。毛君又一奇,枝干不少异。想应开一束,妙简得三四。
诗词鉴赏: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活气息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自然以及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诗中的“麦秋”、“槐夏”等意象,不仅营造了一种季节的氛围,也反映了诗人在特定情境下的情感状态;“块然守蓬蒿”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孤独而又坚韧的生活态度;“以为此君至”一句,更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和超脱物外的精神追求。整首诗既有文人骚客的风骨,也有田园诗的韵味,体现了宋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艺术特色:该诗在艺术上具有以下特点:
- 语言优美:诗句流畅,韵律和谐,体现了宋代诗歌的语言美和音乐美。
- 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情感世界和丰富的想象力。
- 情感真挚:诗人以真挚的情感和深切的体会,传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理解。
- 文化影响:《造侄寄人面毛竹杖四》不仅是曾几个人创作的结晶,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不仅展示了宋代诗歌的风格和特点,也为研究宋代文化提供了珍贵的资料。同时,这首诗在中国古典文学中也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的诗人和文学作品有着深远的影响。
《造侄寄人面毛竹杖四》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刻思想内涵的宋诗佳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与欣赏,可以更好地理解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也能提升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