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仆射山林

王子池台迹已荒,年来华构压高冈。
长林不碍千山月,老干犹含九夏霜。
便觉平泉冠东洛,还依渌水记南塘。
蜗庐却喜通幽径,岸帻时来一啸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章仆射山林》是宋代诗人程俱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生平背景:程俱,字致道,号平园老叟,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他的一生经历了北宋至南宋的历史变迁,对文学有着深刻的理解和独到的见解,创作了大量反映当时社会风貌与个人情感的作品。
  • 艺术成就:作为一位多才多艺的文人,程俱不仅在诗歌上有所建树,其书法艺术亦颇受推崇,留下了许多传世佳作。他的作品往往能够深刻揭示自然之美,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
  1. 诗歌原文及解析
  • 诗句解读:《章仆射山林》中的“王子池台迹已荒”表达了一种衰败感和时光流逝的哀愁;“年来华构压高冈”描绘了宏伟建筑的壮丽景象,而“长林不碍千山月”则展示了自然的广阔与深远;最后两句“老干犹含九夏霜”与“便觉平泉冠东洛,还依渌水记南塘”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古代文化遗迹的追忆。
  • 意境赏析:整首诗通过简洁而富有画面感的语言,构建了一个宁静而深远的自然景观。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自己内心的情感与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1. 文化价值
  • 历史背景:这首诗反映了宋代社会的某些特征,如城市的繁华、人文景观的兴盛等。同时,它也折射出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环境的向往和追求。
  • 文学地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章仆射山林》因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内涵,成为了研究宋代文学的重要文本之一。诗人的用词选韵、意象选择都展现了其精湛的文学造诣。

《章仆射山林》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对自然美景热爱与赞美的诗歌,更是一幅展示宋代文人精神世界和审美情趣的艺术画卷。通过对这首诗及其背景的深入了解,可以更好地理解宋代的社会文化氛围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