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世得师友,陶公乃其人。
清游入梦寐,庐山真夙因。
迩来二十年,浪染衣上尘。
陶公已去久,歘如空中云。
庐山如高士,可望不可亲。
坐想虎溪路,闻钟动微颦。
永怀炉峰顶,飞烟发朝曛。
羡子归故隐,兹焉毕其身。
吾意久规往,当从君问津。
送崔闲归庐山四首 其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崔闲归庐山四首 其三》是宋代诗人程俱的作品。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哲理,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归隐庐山的深深怀念和对其人生态度的高度赞赏。
诗中“论世得师友,陶公乃其人”一句,点明了诗人与友人共同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崇高的精神追求。这种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崇高的精神追求使得他们能够在世俗纷扰中保持一颗清净的心,正如陶渊明那样远离尘嚣,清游入梦寐。
“清游入梦寐,庐山真夙因”表达了诗人对于庐山的深厚感情。这里的“清游”指的是诗人与友人在庐山进行的宁静、纯净的活动,而“庐山真夙因”则表明了庐山对于诗人来说不仅是一个地理位置上的归属,更是心灵归宿的象征。这种归宿感源于对庐山这片土地的热爱,也源于与友人在这片土地上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
“迩来二十年,浪染衣上尘”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叹。二十年的时间似乎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一切,诗人感叹自己在世俗中奔波劳碌,已经染上了尘埃。这种感慨不仅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也反映了他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陶公已去久,歘如空中云”。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这位先贤的深切怀念。陶渊明以其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成为诗人心中的高山仰止。他的形象如同空中飘渺的云彩,既遥不可及,又让人心生向往。
《送崔闲归庐山四首 其三》不仅仅是一首普通的送别诗,它更是一种对生活、对自然、对精神世界深度思考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人的生活哲学和审美情趣,以及他们对于自然美和精神自由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