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刘寺簿临蒸精舍落成

濂溪当日起南方,千载斯文有耿光。
遗俗至今尊孔孟,后生谁肯学苏张。
贤关莫叹吴天远,精舍今临楚水长。
试问坐中谁鼓瑟,舞雩风味想难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刘寺簿临蒸精舍落成》是南宋时期程洵的作品。下面,将对该文学作品及其创作背景、文学价值等进行详细介绍:

  1. 作品简介
  • 作者信息:程洵,字允夫,南宋婺源(今属江西省)人。他为朱熹门人,并精通潜心理学,是程朱学派的重要学者。他在文化传承与学术研究上均有显著贡献。
  • 创作背景:诗作创作于南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年),时程洵任衡阳主簿,并在十四年间暂代石鼓书院的山长,致力于宣扬朱子之学。
  • 文学特色:这首诗以濂溪书院为起点,赞颂其在文化传承上的重要地位。诗中表达了对千年历史长河中孔孟之学的尊崇以及对后生学子学习苏张等贤人的期盼。
  1. 文学价值
  • 艺术手法:诗歌在艺术上采用了传统的押韵形式,使得整首诗歌朗朗上口、易于记忆。此外,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等修辞技巧,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 思想内容:通过对濂溪书院及其文化的歌颂,展现了诗人对于传统文化的珍视与继承的决心。诗中还体现了一种超越时代的文化自信与责任感,鼓励后代继续发扬光大儒学经典。
  1. 文化意义
  • 地域文化:濂溪书院作为南宋时期的文化重镇,其影响力横跨江南,诗中的“遗俗至今尊孔孟”反映了该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对儒家经典的尊崇。
  • 教育思想:程洵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于教育和学术传承的看法。他认为,优秀的教育机构和学者对于文化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强调了知识传承的重要性。

程洵的《次韵刘寺簿临蒸精舍落成》不仅是一首表现对濂溪书院赞美与敬仰之情的诗词,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与深远的教育意义。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宋代文化以及理学的发展脉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