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刘寺簿与客酌酃泉

庭无聚讼喧,门有佳客至。
登高一以眺,天末雁横字。
公心本无着,佳处偶会意。
意会旋已忘,陶然不妨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次韵刘寺簿与客酌酃泉》是宋代诗人程洵的作品。下面将进行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内容、背景以及它在文学史上的价值:

  1. 作品原文:庭无聚讼喧,门有佳客至。登高一以眺,天末雁横字。公心本无著,佳处偶会意。意会旋已忘,陶然不妨醉。

  2. 诗歌赏析:《次韵刘寺簿与客酌酃泉》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感受与对生活态度的诗作。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的抒发,展现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境界。诗中“登高一以眺”,意味着诗人通过站在高处眺望远方,来寻求心灵的宁静和解脱。而“天末鴈横字”则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高处远望时,看到大雁排列成“人”字形飞翔的景象,这种景象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也暗含着诗人对人生哲理的领悟——万物皆有其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3. 作者简介:程洵,字允夫,号克庵,又号翠林逸民,宋徽州婺源人。程洵为朱熹内弟,曾从学于朱熹,并与其往复论为学之要及克己之功。历任庐陵录参等职,但因与主管官不协,最终辞去官职。这样的经历使他的人生体验更加丰富,也使得他能够在诗文中表达出更深层次的情感和思考。

  4. 创作背景:此诗的创作背景与诗人个人的经历和当时社会环境有关。程洵可能曾在仕途上遭遇挫折,这促使他在文学创作中寻求心灵上的慰藉和超越。同时,也可能受到当时文人墨客之间互相酬唱的影响,形成了这一首具有个人特色的作品。

  5. 文化传承:这首诗不仅仅是文学上的杰作,也是中华文化传统美德的一种体现。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容易迷失自我,而这首诗提醒人们要回归自然,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次韵刘寺簿与客酌酃泉》是宋代诗人程洵的经典之作。这首诗不仅以其优美的语言和深刻的内涵赢得了读者的喜爱,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理解古代文人生活与思想的重要窗口。对于喜欢古典文学的读者来说,了解和欣赏这些经典作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中华文化的精髓,从而在现代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和方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