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古 碑

古寺得断碣,偃卧败壁阴。
莓苔入破字,欲读不易寻。
姓字驳难辨,展转风雨侵。
尘穴夏蛙宿,草盛秋虫吟。
田夫煅可砺,老妇寒可砧。
伊非浮图家,岁月徒骎骎。
予闻岐阳鼓,篆法抵万金。
存者十止九,太息涕泗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赋古碑》是宋朝诗人黄庶的一首作品,属于中国古代文学中的赋体之一。下面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赋古碑》的作者黄庶,生活在宋朝,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他的创作不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也体现了个人对人生、自然和哲学的深刻理解。黄庶的作品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其诗歌多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2. 诗歌原文:这首诗的内容涉及对古代碑文的描述与感悟。诗中通过描绘古碑上的字迹模糊,苔藓覆盖,以及风雨侵蚀的情景,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沧桑感和对古人智慧的敬仰。同时,诗人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写,如夏蛙夜宿草盛秋虫吟唱,展现了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田园风光。
  3. 艺术特色:在艺术表现上,《赋古碑》具有鲜明的宋代文学特色。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诗歌的内涵更加丰富,意象更为生动。《赋古碑》不仅展示了黄庶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继承。
  4. 文化背景:《赋古碑》创作于宋朝,这一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宋代文学在唐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和流派。宋代文人更加注重诗词的实用性和思想性的结合,同时也注重文学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黄庶的创作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思想情感,也体现了宋代文学的整体风貌。

黄庶的《赋古碑》不仅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邃的思想在宋代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这首诗,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宋朝的文化背景和文学特色,以及诗人的个人情感和时代精神的交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