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寺得断碣,偃卧败壁阴。
莓苔入破字,欲读不易寻。
姓字驳难辨,展转风雨侵。
尘穴夏蛙宿,草盛秋虫吟。
田夫煅可砺,老妇寒可砧。
伊非浮图家,岁月徒骎骎。
予闻岐阳鼓,篆法抵万金。
存者十止九,太息涕泗霪。

【解析】

本诗是一首咏物诗,借咏古碣来抒发作者的感慨。首联“古寺得断碣”,点明题旨,说明所咏之对象是一块古碑。颔联“莓苔入破字,欲读不易寻”写古碣的残破和苔藓斑驳,突出了它的年代久远。颈联“姓字驳难辨,展转风雨侵”,写古碣上的文字因岁月久远而模糊不清,难以辨识。尾联“伊非浮图家,岁月徒骎骎”,写这块古碣并非佛门之物,却遭受风吹雨打,年久失修。全诗表达了诗人对古物被毁坏的惋惜之情。

【答案】

(1)
译文:我在古寺里发现一块断碣,卧在破壁的阴影中。
(2)
译文:莓苔侵入断碣上的破字,想阅读却不容易寻找到它。
(3)
译文:字迹已经模糊,难以辨认,辗转反侧在风雨中受到侵袭。
(4)
译文:这石头原来是夏蛙的洞穴,草丛繁茂是秋虫的歌唱。
(5)
译文:农夫用它来磨刀,老太婆用它来磨砧。
(6)
译文:他不是一个佛教徒,只是岁月白白地过去了啊!
(7)
译文:我听说在岐山的南面,击鼓可以抵得上万金的价值。
(8)
译文:只有十块不到九块还在,我不禁悲从中来,泪如雨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