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答谢公静与荣子邕论狄元规孙少述诗长韵

谢公遂如此,宰木已三霜。
无人知句法,秋月自澄江。
二子学迈俗,窥杜见牖窗。
试斲郢人鼻,未免伤手创。
蟹胥与竹萌,乃不美羊腔。
自往见谢公,论诗得濠梁。
世方尊两耳,未敢筑受降。
丹穴凤凰羽,风林虎豹章。
小谢有家法,闻此不听冰。
相思北风恶,归雁落斜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诗中表达了他对狄元规、孙少述等人的敬仰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朝著名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诗作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具有深刻的社会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成就。

  2. 诗歌原文
    奉答谢公静与荣子邕论狄元规孙少述诗长韵

旧闻狄少府,有道出文君。
尝读高阳集,爱君如友昆。
每因谢公咏,欲往问何如。
今观少述诗,信可继前贤。
古来才命薄,今见官况卑。
夫子不我顾,岂云慕吾人?
时事方多难,吾宁待死沦。
幸遇明主知,犹当效一颦。

  1. 主题解读:这首诗通过杜甫的回答,表达了对友人狄元规和孙少述的尊敬和赞美。诗中提及了狄元规和孙少述在文学上的才华,以及他们对杜甫的敬重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诗人个人的感慨。

  2. 艺术特色:杜甫的诗作以其深刻的社会内涵、精湛的艺术技巧和强烈的情感表达而著称。在这首诗中,他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整首诗富有诗意和美感。此外,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写和自己心境的抒发,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和独特的人生观念。

  3. 文化影响:杜甫的诗作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歌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极高的成就,也在思想内容上具有深刻的价值,成为了中国文化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奉答谢公静与荣子邕论狄元规孙少述诗长韵》是杜甫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创作的一首作品,通过对其内容和特点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杜甫这位伟大诗人的艺术成就和文化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