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字木兰花 其五 和赵文仪

诗翁才刃。曾陷文场貔虎阵。
谁敢当哉。况是焚舟决胜来。
三巴春杪。客馆梦回风雨晓。
胸次峥嵘。欲共涛头赤甲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减字木兰花·和赵文仪》是北宋词人黄庭坚的一首经典作品。这首词不仅展示了黄庭坚卓越的文学才华,还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与思想情感,具有一定的文化历史价值。下面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黄庭坚(1045年—1105年),原名黄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年自号涪翁。他是宋代著名的诗人、书法家、画家。黄庭坚与张耒、陈师道、晁补之并称为“苏门四学士”,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他的书法造诣极高,被尊为北宋书法四大家之一。
  2. 原文内容:《减字木兰花·和赵文仪》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赵文仪诗词的赞赏之情。词中表达了一种豪迈且不失细腻的情感,既有对赵文仪文才的敬佩也有对自己文场经历的回忆。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以及对自身情感的抒发,黄庭坚成功地将自己的内心世界呈现给了读者。
  3. 艺术成就:黄庭坚在词的创作上独树一帜,他善于运用拗律险韵,使得作品语言富有变化和节奏感。他的诗词风格清新洒脱,时而豪迈,时而细腻,充满了个人色彩。在艺术成就方面,黄庭坚与苏轼齐名,被誉为“秦七黄九”,其词作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文化背景:宋代是中国历史上的文化繁荣时期,文人墨客们通过诗词歌赋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氛围。黄庭坚所处的时期,正值宋朝国力强盛、文化兴盛之际,各种文化流派争艳,词作为当时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得到了极大的发展。黄庭坚的作品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既展现了个人的艺术追求,也映射出了时代的特征。

《减字木兰花·和赵文仪》不仅是黄庭坚诗词创作的代表作,也是研究宋代文化与文学的重要资料。通过深入阅读和理解这首词,可以更全面地把握黄庭坚的文学地位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独特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