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知县

握手州东花闹时,泻酒胸中如漏卮。
各无官守竟信意,坐间只有春相随。
十年暌远何所得,但悟世情能守一。
昨日小轩君不游,荷叶雨声池上秋。
明珠得丧百万斛,何虑炎蒸金欲流。
一樽独对清都梦,可怜幽思无人共。
今日闻君马已西,不觉毫端得诗讽。
汝阳县长多清风,壶中有客当相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陈知县》是明代张宁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共蕴含八句,其内容丰富,表达了对友人去任的不舍与祝福。以下是这首诗的介绍:

  1. 作者介绍
  • 作者背景:张宁,字靖,明代浙江海盐人,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的诗歌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性,还透露出深厚的文化底蕴,显示了他在当时文坛的重要地位。
  • 创作时间:这首诗作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但可以推断为明代中后期,此时社会相对稳定,文人墨客的创作环境较为宽松。
  1. 诗句内容
  • 首联:“共说难兄弟,才华信合并。” 这句表达了作者与陈知县之间深厚的友谊以及共同追求文学和才能的目标。
  • 颔联:“龙光双剑白,鹤梦一毡青。” 这里运用龙和鹤作为比喻,象征着陈知县如龙般威武、如鹤般高雅,形象地描绘了陈知县的卓越品质。
  • 颈联:“擅学诸王字,能通大戴经。” 描述了陈知县学识渊博,不仅精通各种书法技巧,还能通晓古代经典文献。
  • 尾联:“鸣琴花县日,春满卓公庭。” 表达了诗人对陈知县在任职期间的美好祝愿,希望他能够在花县(今某地区)治理得当,使当地百姓生活和谐美满。
  1. 主题分析
  • 友情与期望:整首诗通过对陈知县才华和品德的赞美,展现了两人间深厚的友情及对陈知县未来事业的期望和祝福。
  • 文化传承:诗句中多次提及“诸王字”和“大戴经”,反映了作者对古典文化的尊重和传承的重视。
  1. 艺术特色
  • 韵律和谐:五言律诗严格遵循平仄声调,使得全诗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 意象生动:通过使用龙和鹤等象征性极强的意象,增强了诗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1. 历史影响
  • 文化价值:作为明代的文学作品,《送陈知县》不仅展示了当时文人的生活情趣,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和文化特点。
  • 启示意义:这首诗中的许多思想至今仍有现实意义,无论是对于个人修养还是对公共事务的管理,都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送陈知县》不仅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它更是一部集文学艺术与深厚文化底蕴于一体的佳作。读者在欣赏这首作品时,不仅能感受到诗人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还能从中汲取到传统文化的精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