壬寅仲冬晦日同吴监丞游延祥宫延祥盖和靖 所居也

霜日炫晴昼,湖光掠眼明。
散策事幽讨,出门聊意行。
柳塘和靖居,宫殿若化成。
霞裾赤城仙,笑语相逢迎。
云腴饮甘液,琅函披内经。
趺坐纵名谈,妙处俱忘形。
须臾启灵锁,台沼列万楹。
径路通深杳,宫花不知名。
石泉鸣佩环,松篁奏竽笙。
仿佛如钧天,音韵铿韺䪫。
吾皇香案臣,笔力雕阳春。
危亭倚高寒,意气干青云。
饮酣视八极,神驰白玉京。
日月看跳丸,羲轮忽西倾。
归来十里塘,问讯江梅英。
断桥流水香,一枝疏影横。
烟淡月昏黄,清于玉壶冰。
锦囊搜好句,山阿纪前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壬寅仲冬晦日同吴监丞游延祥宫延祥盖和靖所居也》是南宋诗人杨冠卿的作品。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同伴在壬寅仲冬晦日游览延祥宫时的所见所感。以下是对这首诗及其相关内容的介绍:

  1. 作者简介:杨冠卿,南宋时期的著名诗人,字梦锡,江陵(今属湖北)人。他的文学成就颇为显著,曾为九江戎司掾,后因事罢官,晚年寓居临安,闭门不出,与姜夔等人相倡和。
  2. 诗歌原文:霜日炫晴昼,湖光掠眼明。散策事幽讨,出门聊意行。柳塘和靖居,宫殿若化成。霞裾赤城仙,笑语相逢迎。云腴饮甘液,琅函披内经。趺坐纵名谈,妙处俱忘形。须臾启灵鏁,台沼列万楹。迳路通深杳,宫花不知名。石泉鸣佩环,松篁奏竽笙。髣髴如钧天,音韵锡韺 {泾氵换音}。吾皇香案臣,笔力雕阳春。危亭倚高寒,意气干青云。饮酣视八极,神驰白玉京。日月看跳丸,羲轮忽西倾。归来十里塘,问讯江梅英。断桥流水香,一枝疏影横。烟淡月昏黄,清于玉壶冰。锦囊搜好句,山阿纪前盟。
  3. 诗歌内容分析:诗中描绘了壬寅仲冬的清晨,阳光明媚却带着些许寒意,湖水在阳光下泛着波光,如同一面镜子映照着清澈的天空。在这样的景色下,作者散策至一处幽雅之所,名为“和靖居”,此处仿佛仙境一般,令人忘却尘世烦忧。接着,作者描述了延祥宫中的景象:霞裾般的仙人、赤城仙的笑语、琼浆玉液的香气、珍贵的典籍等。这些描述不仅体现了延祥宫的宏伟与美丽,也表达了作者对于神仙世界的向往与赞美。
  4. 文化背景: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墨客常借诗文抒发自己的感慨和追求。杨冠卿作为宋代的诗人,其作品中常常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向往理想生活的态度。这首诗便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它不仅是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那个时代文人心态的一种折射。通过诗歌,读者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与批判,这种矛盾的情感也正是宋代文人普遍存在的心态。
  5. 艺术特色:《壬寅仲冬晦日同吴监丞游延祥宫延祥盖和靖所》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精湛的语言表达和深刻的思想内涵。首先,杨冠卿运用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和深远的意境。其次,通过对延祥宫的描绘,诗中的主人公仿佛带领读者走进了一个充满神话色彩的世界,让人既感到神秘又心生向往。最后,诗中透露出的对于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展现了宋代文人的复杂情感和深层思考,这也是此诗成为千古流传之作的重要原因之一。
  6. 历史意义: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在历史文化层面上亦有重要意义。作为宋代文学作品的代表之一,它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文人的思想状态。同时,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审美趣味以及他们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注与思考。因此,研究此诗对于理解宋代文学和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壬寅仲冬晦日同吴监丞游延祥宫延祥盖和靖所》是一首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古诗。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人们不仅能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追求,也能深入理解宋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和时代背景。这首诗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游览经历记录,更是一幅展现宋代社会风貌和文化特色的画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