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寂陆先生祠

紫霄峰下陆先生,飞出红尘鹤羽轻。
高第不知朝玉阙,旧山重喜见霓旌。
斗坛石凝云三尺,丹井泉寒月一泓。
昨夜全家宿琳馆,尚疑鸡犬有遗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简寂陆先生祠》是宋代诗人杨杰的作品。这首诗作于宋神宗元丰时期,由杨杰所写,其内容和背景均蕴含了深厚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以下是从多个方面对这首诗及其相关要素的详细分析:

  1. 作品原文
    紫霄峰下陆先生,飞出红尘鹤羽轻。
    高第不知朝玉阙,旧山重喜见霓旌。
    斗坛石凝云三尺,丹井泉寒月一泓。
    昨夜全家宿琳馆,尚疑鸡犬有遗声。

  2. 作者介绍
    杨杰,字次公,号无为子,北宋时期人。他在仁宗嘉祐四年中进士,后在神宗元丰时期担任太常,涉及礼乐事务。杨杰与范镇讨论礼乐问题时有所分歧,被后者多所攻讦。此外,杨杰还著有《无为集》和《乐记》。他的作品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及文化追求。

  3. 创作背景
    据《宋史·杨杰传》记载,杨杰因与范镇意见不合而离开朝廷,晚年居住在润州。他的诗歌反映了个人的生活体验和内心世界,以及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简寂陆先生祠》中的描写“斗坛”“丹井”“旧山”等元素,可能暗示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以及对道教思想的认同。

  4. 艺术特色
    杨杰的《简寂陆先生祠》在艺术表现上具有独特的风格。诗中通过使用“紫霄峰下陆先生”这样的意象,构建了一个超凡脱俗的氛围。诗句如“高第不知朝玉阙”,则描绘了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斗坛石凝云三尺,丹井泉寒月一泓”等句则体现了诗人精湛的观察力和细腻的情感表达,使得整首诗富有哲理性和美感。

  5. 历史影响
    《简寂陆先生祠》不仅反映了作者个人的经历和思想,也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诗中的道家思想、隐逸情怀和对自然的热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了无数读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杨杰的《简寂陆先生祠》不仅是一首反映诗人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宋代文化和哲学思想的缩影。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特征,进而更好地把握宋代诗歌的艺术成就和文化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