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别吴长文司理

同心而异乡,既见复轻别。
岂终无会期,南北渺难必。
邮亭君与我,强饭再三说。
此意非不领,欲话声已咽。
肩舆使前驱,分手大江侧。
升高辄回首,犹拟望颜色。
予家古南州,胜友固不乏。
如君相知深,千百未见一。
君才十倍我,君德更刚直。
赠行诗满纸,字字良有益。
谁与趣我去,胡不缓旬浃。
噬脐怅弗及,写心寄愁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钱塘别吴长文司理》是宋朝著名文学家裘万顷的代表作品之一。这首诗通过深情的笔触,表达了作者与友人离别时的复杂情感。以下是对《钱塘别吴长文司理》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钱塘别吴长文司理》是裘万顷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作。裘万顷在仕途上有丰富的经历和深厚的造诣,他在淳熙十四年中进士,历任吏部架阁、大理司直、江西抚干等职。他不仅在官场上有着不俗的表现,而且以孝行和节操著称于世,其诗集传世并受到推崇。

  2. 诗意内容:诗中的“同心而异乡,既见复轻别”表达了两人因为地域的不同而难以相聚的无奈。接下来的几句,则描绘了分别时的依依不舍和内心的矛盾:“岂终无会期,南北渺难必。” 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对于未来重逢的期待与现实距离的无奈感伤。

  3. 艺术特色:这首诗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诗人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肩舆使前驱”,“升高辄回首”,使得诗歌充满了画面感和动感。同时,诗歌也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情感世界,通过简短的诗句传达了复杂的情感变化。

  4. 社会影响:作为宋朝文学家裘万顷的作品,《钱塘别吴长文司理》在当时以及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的流传与传播,不仅丰富了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宝库,也为人们提供了了解宋代文人情感世界的独特窗口。

《钱塘别吴长文司理》不仅是一首表达深厚友情的诗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同时也能领略到古代诗歌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