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数元正隔两朝。
眼看杨柳又新条。
岁寒独有江梅耐,曾伴瑶池下绛霄。
香篆袅,烛花烧。
团栾喜气沸欢谣。
慈祥自是长生乐,不用春醪飶与椒。
鹧鸪天 其三 寿外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鹧鸪天·其三 寿外姑》是宋代诗人廖行之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详细介绍:
作者简介:廖行之,南宋诗人,字元发,号梅溪。他在诗词、散文等方面皆有涉猎,尤以词著称。他的词多写景抒情,风格清新脱俗,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在宋代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被后人誉为“梅溪体”。
诗词原文:
腊余时候,天意收寒早。
梅信动,春先到。
晓来湘水上,有底风光好。诗词赏析:廖行之的《鹧鸪天·其三 寿外姑》以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梅花与春天的对话,将自然景色与人情温暖巧妙结合,展现了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感悟。诗中的“腊余时候”不仅指时间上接近年尾,也隐含着岁末年初之际的清冷气氛,而“梅信动,春先到”则形象地表达了梅花在冬去春来时率先感知季节变化的情景,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艺术特点:这首词的艺术特色在于其简洁而富有意境的语言,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悟。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诗人传达出对生命轮回的感慨以及对自然美的喜爱,体现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怀。
文化背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梅花因其在寒冷中盛开的特性而被赋予坚韧不拔、高洁自爱的美德。因此,这首词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描述,更是对人物品质的象征,表达了作者对亲人长寿和美好祝福的深切期望。通过赞美梅花的耐寒特性,作者还隐喻了对其亲人坚毅性格的赞美。
《鹧鸪天·其三 寿外姑》不仅是宋代诗歌艺术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通过欣赏这首词,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及其对后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