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宗皇帝挽词七首 其六

俭勤追禹绩,恭让体尧仁。
措枉朝多直,除苛吏尽循。
遵儒恩礼异,左戚赏刑均。
立子知天意,超然即上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仁宗皇帝挽词七首 其六》是宋代文学家蔡襄的作品。下面将详细展开对这首诗的解析:

  1. 诗人简介
  • 生平经历:蔡襄(1012年—1067年),字君谟,北宋著名书法家、政治家、诗人。他在书法史上有“书坛颜鲁公”之美誉,尤以行草见长,与苏轼、黄庭坚齐名,合称“宋四家”。他的诗文作品风格清新自然,多有反映现实和抒发个人情感之作。
  1. 诗歌原文
    俭勤追禹绩,恭让体尧仁。
    措枉朝多直,除苛吏尽循。
    遵儒恩礼异,左戚赏刑均。
    立子知天意,超然即上宾。

  2. 诗意分析

  • 俭勤追禹绩,恭让体尧仁:这里的“俭勤”和“恭让”体现了作者对政治道德的追求,他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尧舜时代的仁政理念。
  • 措枉朝多直,除苛吏尽循:在处理政务时,蔡襄主张公正无私,反对任何形式的不正当行为,力求使朝政清明。
  • 遵儒恩礼异,左戚赏刑均:这里的“遵儒”指的是遵循儒家的道德规范,而“左戚赏刑均”则表达了他对法律平等的看重。他认为法律应当公正无私,不应受到个人关系的影响。
  • 立子知天意,超然即上宾:最后的这句“立子知天意”,表达了一种对天命的敬畏和对自然的顺应。而“超然即上宾”,则暗示了他希望死后能有一个宁静安详的归宿。

通过对《仁宗皇帝挽词七首 其六》的解析,不仅可以了解到宋代文人蔡襄的文学成就和思想境界,还能进一步理解那个时代的社会风貌和人文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