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日醉普光阁上

东郊绿暗已红稀,指准酴醾待我归。
细叶急随流水去,片心常望白云飞。
半规残日穿林薄,一带遥山抹黛微。
起舞高歌共春酌,凭栏无语欲忘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清明日醉普光阁上》是宋代文学家赵善括所作的一首描写清明时节景色和诗人情感的诗作。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诗词原文
    东郊绿暗已红稀,指准酴醿待我归。细叶急随流水去,片心常望白云飞。半规残日穿林薄,一带遥山抹黛微。起舞高歌共春酌,凭栏无语欲忘机。

  2. 诗词解析

  • 首句解读:”东郊绿暗已红稀”,描绘了春天将逝的景象,绿色的树木已经变得稀疏,而红色的花儿也开始凋谢。这两句通过对比绿色与红色的鲜明对比,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别离之情。
  • 次句解读:”细叶急随流水去,片心常望白云飞”,细腻地描述了春日里细叶随水而去的景象,以及诗人心中常驻的一片白云。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的美,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宁静和超脱。
  • 末句解读:”起舞高歌共春酌,凭栏无语欲忘机”,展现了诗人在春天饮酒高歌的情景,同时表达了他想要忘却俗世烦恼的愿望。这两句表现了诗人对于生活的热爱和对于自然的向往。
  1. 作品赏析
  • 艺术手法:此诗采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将自然景物赋予人的情怀,使得诗歌更加生动有趣。同时,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感慨和情感的流露。
  • 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清明时节的景物描绘,表达了对逝去时光的哀愁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同时,通过对春天的赞美,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 文化内涵:《清明日醉普光阁上》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作,更是一首蕴含丰富文化内涵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历史,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赵善括是宋朝的一位文学家,他的诗歌作品在当时颇受人们喜爱。据传,这首诗可能是在他的家乡普光阁上所作,因此以“普光阁”为题。
  • 写作时间:关于这首诗的具体创作时间并无明确记载,但根据诗中的一些意象推测,这首诗可能是在清明节期间创作的。清明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节日之一,诗人在这个时期创作诗歌,既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情感,也是为了寄托对逝去亲人的思念之情。
  1. 相关作品
  • 《清明日醉普光阁上》:《清明日醉普光阁上》作为赵善括的代表作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自然的赞美,更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文人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追求,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魅力。
  •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这是苏轼的一首词作,描绘了他在清明时节独自饮酒的场景。这首词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对自然的热爱。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如何通过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清明日醉普光阁上》是宋代文学家赵善括的一部诗词佳作,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内涵,展现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慨。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古代的文化和历史,还可以增强民族文化的认同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