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辰岁朝把笔

四十五番见除夕,稍知惭愧此之日。
小时辛苦习科场,惟恐一官身未得。
二十七岁方尘忝,又阅八年初实历。
又阅十年满两任,汲汲皇皇望通籍。
况逾百指家累重,荫赡浩穰忧不给。
所以中心怀蹐局,每至岁朝常戚戚。
前年涉险趋淮幕,去年举剡甫及格。
犹自奔波趁班见,来往时时在涂陌。
今年事定已改官,分邑不远近乡国。
秋风行可报瓜熟,便得怡愉奉慈色。
所以亲边知自幸,笑语团栾竟通夕。
虽然丈夫致君泽民事业匪仅此,要是此去无限隔。
但办劳心供抚字,忠信尚可行蛮貊。
断不依阿事妩媚,亦不聚敛求封殖。
升而戾天沈而渊,一听天公无固必。
若缀班行尽向高,炉香夹侍螭坳侧。
剩拟抗论高回天,粗有外氏之遗策。
或分一垒向边疆,愿作长城如李绩。
霜台直笔屏奸回,机幕飞毫草文檄。
更令小试经纶手,黼黻曾梦江淹笔。
不然种花莳药老海滨,却觅长年当官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甲辰岁朝把笔》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赵孟坚所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赵孟坚,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南宋时期的一位文学大家。他不仅擅长诗歌和书法,还精通绘画,尤其擅长梅、兰、竹、石的画法。

  2. 诗歌原文
    四十五番见除夕,稍知惭愧此之日。
    小时辛苦习科场,惟恐一官身未得。
    二十七岁方尘忝,又阅八年初实历。
    又阅十年满两任,汲汲皇皇望通籍。
    况逾百指家累重,荫赡浩穰忧不给。
    所以中心怀蹐跼,每至岁朝常戚戚。
    前年涉险趋淮幕,去年举剡甫及格。
    犹自奔波趁班见,来往时时在涂陌。
    今年事定已改官,分邑不远近乡国。
    秋风行可报瓜熟,便得怡愉奉慈色。
    所以亲边知自幸,笑语团栾竟通夕。
    虽然丈夫致君泽民事业匪仅此,要是此去无限隔。
    但办劳心供抚字,忠信尚可行蛮貊。
    断不依阿事妩媚,亦不聚敛求封殖。
    升而戾天沈而渊,一听天公无固必。
    若缀班行尽向高,炉香夹侍螭坳侧。
    剩拟抗论高回天,粗有外氏之遗策。
    或分一垒向边疆,愿作长城如李勣。

  3. 诗歌内容解析

  • 初入仕途的辛酸与期望:诗中的“小时辛苦习科场”反映了诗人早年为了科举考试所付出的努力和艰辛。而“惟恐一官身未得”则表达了他对于能否获得官职的焦虑和担忧。这种心理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仕途成功的渴望和不安。
  • 家庭责任与个人追求的冲突:随着年龄的增长,“家累重”,这可能意味着家中有庞大的经济负担或者家族责任感使他无法完全专注于个人的事业。这种内心的斗争在诗中通过“汲汲皇皇望通籍”得到体现,即他迫切地希望获得官职并被提拔,以减轻家庭压力。
  • 对官场生活的描绘:诗中提到了“往来时时在涂陌”,“来往时时在涂陌”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奔波于官场之中的情景,显示了他忙碌且不断变换工作地点的生活状态。同时,“汲汲皇皇”也展现了他对官场的执着追求以及面对困境时的无奈。
  • 归隐与功名的对比:诗中还透露出一种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喜爱。如“所以中心怀蹐跼”和“所以亲边知自幸”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和纠结。而“秋行可报瓜熟”则暗示着一种退隐的愿望,希望过上平静的自然生活。
  1. 艺术特色
  • 语言精炼:赵孟坚的诗歌语言精炼而富有节奏感,通过对仗和排比的运用,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既流畅又有力度。
  • 情感真挚:诗歌中的情感表达真挚感人,无论是对科举考试的苦楚、对官场的追求还是对家庭的责任感,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 意境深远:赵孟坚的诗歌常常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思考,展现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个人修养,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1. 历史影响
  • 文学价值:《甲辰岁朝把笔》作为赵孟坚的代表作品之一,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它不仅展示了诗人的艺术才能,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某些侧面。
  • 文化传承:这首诗歌作为宋代文学的一部分,对于后世的文化传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尤其是在诗歌创作方面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甲辰岁朝把笔》不仅是赵孟坚个人才华的展现,更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块瑰宝。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同时也能感受到他们对于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