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居秋晚五首 其二

只道秋萧索,木犀能再开。
惊看倚修竹,便恐满苍苔。
花瘦非畴昔,香深有自来。
微吟真浪尔,细折为谁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郊居秋晚五首·其二》是宋代诗人赵蕃的作品,这首诗以描绘秋季郊外的景色和表达诗人的心情为主题,展现了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意境。下面将详细介绍文学作品:

  1. 作者简介
  • 赵蕃(1143—1229),字昌父,号章泉,郑州人。南宋文学家,曾任直秘阁致仕。他的诗作多有反映社会现实与个人情感之作。赵蕃受颜真卿、李建中、苏舜钦、苏轼、黄庭坚等人的影响较大,主张文人尚意书风,推崇清道刚劲。
  1. 诗歌原文
    祇道秋萧索,木犀能再开。
    惊看倚修竹,便恐满苍苔。
    花瘦非畴昔,香深有自来。
    微吟真浪尔,细折为谁哉。

  2. 诗歌赏析

  • 描绘自然景观:诗中的“木犀”即木犀花,象征着秋天的到来,表达了季节更迭的美感。通过“木犀能再开”这一描写,诗人展现了自然界生命力的顽强,即使经历了萧瑟的秋天,依然会有生命的力量重新绽放。
  • 反映诗人心境:诗中的“微吟”与“细折”,暗示了诗人在欣赏这番美景时内心的微妙感受。他或许在品味花香之余,也在思考人生的无常与美好瞬间的易逝。
  • 哲理思考:整首诗没有直接表达深刻的哲理,但其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哲理的含蓄表达,使得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赞颂,也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隐喻。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秋萧索”与“木犀能再开”形成鲜明对比,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受与深刻理解。同时,“倚修竹”、“满苍苔”等细节描述,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和动态美。
  • 语言精炼:赵蕃的诗歌语言简练而富有韵味,每一句都经过深思熟虑,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例如,“惊看”与“便恐”两词的使用,既表现了诗人对变化的敏感,也反映了他对美好事物珍惜的心态。
  • 情感真挚:赵蕃的诗歌感情真挚,不追求雕琢的外表,而是注重内在的情感表达。这种真实感人的情感表达,使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引发共鸣。
  • 文化内涵:《郊居秋晚五首》不仅是赵蕃个人情感的抒发,也蕴含了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元素。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郊居秋晚五首·其二》是一首充满哲理和美感的诗歌,不仅展示了赵蕃深邃的文学造诣,也反映了他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这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更是对人生态度的一种反思,值得细细品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