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日复雨偶成

秋旱连冬势未平,何期小雨趁元正。
休论忽忽生为乐,且对欣欣木向荣。
已分终身乐贫贱,自无岐路觅功名。
独于诗律存馀习,三日不谈荆棘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初二日复雨偶成》是宋朝诗人赵蕃的作品。下面将对该诗的相关信息进行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赵蕃(字昌父,号章泉),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三年,卒于理宗绍定二年,享年八十七岁。他的原籍位于郑州,南渡后侨居信州玉山(今属江西)。赵蕃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学者,除了诗歌创作以外,还涉猎广泛,包括学术研究和历史记载等。

  2. 创作背景:《初二日复雨偶成》的创作时间背景是在南宋时期,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战乱频繁,百姓生活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赵蕃在面对秋旱持续到冬季的局面时,意外地迎来了一场及时雨,这种自然现象触动了诗人的心灵,激发出他的创作灵感。

  3. 诗词原文:《初二日复雨偶成》全诗如下:
    秋旱连冬势未平,何斯小雨趁元正。
    休论忽忽生为乐,且对欣欣木向荣。
    这首诗描绘了秋旱持续到冬季,然而偏偏在二月初二这天下了一场小雨。诗人以此为题材,表达了对雨水的喜悦和对自然恢复的欣慰之情。首句”秋旱连冬势未平”展现了此前长时间的干旱困扰;次句”何期小雨趁元正”则表达了诗人对这场及时雨的意外惊喜,元宵佳节的到来增添了喜悦气氛。

  4. 艺术特点:赵蕃的诗歌语言质朴而富有韵味,他善于运用自然景物来寄托情感,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深刻的思考,将平凡的事物转化为具有深刻内涵的艺术形象。在《初二日复雨偶成》中,诗人通过对秋旱与春雨的对比,以及元宵节的喜庆氛围,巧妙地传达了自己对生命复苏、岁月更新的喜悦之情。

  5. 文化影响:赵蕃不仅是一位诗人,也是一位学者,他在文学上的成就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弘扬,使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初二日复雨偶成》作为其代表作之一,不仅展示了其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也为后人研究和欣赏宋代诗歌提供了重要的文本资源。

赵蕃的《初二日复雨偶成》不仅在文学上有着深远的影响,更体现了诗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和敬畏。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以及诗人如何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