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棹夷犹石壁来,寺门杂树向溪开。
七言粗可供诗本,十幅谁能致袜材。
想见高情澹云水,未嗟陈迹掩莓苔。
倦游到处浑如昔,欲住还成破雨回。
游石壁寺怀禅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游石壁寺怀禅月》赏析
赵蕃,宋代诗人,他的诗作《游石壁寺怀禅月》是一首充满意境的七言绝句。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情感表达,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在阅读这首诗时,我仿佛能感受到诗人站在石壁寺前,面对潺潺溪流和杂树掩映下的寺院门,那种悠然自得的心情。“一棹夷犹石壁来,寺门杂树向溪开。”这两句不仅描绘了景色,更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诗句中的“一棹”意味着轻快的船桨声,暗示着诗人轻松自在地来到这个静谧的地方,而“寺门杂树向溪开”则形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使人仿佛置身于那宁静的自然之中。
“想见高情澹云水,未嗟陈迹掩莓苔。”这两句则进一步展示了诗人对于自然景物的深刻体悟。他不仅仅是在赞美眼前的景致,更是通过这些景象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对世事淡然处之的态度。这种超然物外的境界,让人不禁想起那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诗人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远的人生哲理。
尽管诗人的内心世界如此丰富,但他并没有沉溺于过去的回忆,而是以一种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倦游到处浑如昔,欲住还成破雨回。”这两句诗揭示了诗人对过往经历的回顾与思考。虽然岁月流转,人事已非,但诗人并未被过去所束缚,反而能从容地面对生活的各种变故。这种态度,无疑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游石壁寺怀禅月》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更是一部蕴含深刻哲理的作品。它让我们明白,真正的艺术不仅仅是对美的展现,更是对生活、对情感的一种深刻理解和感悟。在阅读这首诗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作者赵蕃的艺术造诣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也对我国古典诗歌的魅力有了更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