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别俞孝显孝扬

生事平生非我谋,饥寒长是费君忧。
相如自厌游成倦,曲逆人知老不侯。
尽室经年曾未厌,一官千里去难留。
异时安否如相忆,一问溪头上水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留别俞孝显孝扬》是宋代诗人赵蕃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下面对这首诗进行详细介绍:

  1. 创作背景
  • 作者介绍:赵蕃,字昌朝,号章泉,是宋哲宗元符末年进士,曾任太学博士、国史编修等职。其诗歌风格以清新自然、含蓄深沉著称。
  • 诗歌内容:《留别俞孝显孝扬》表达了诗人在分别之际的感慨与期望。其中“生事平生非我谋,饥寒长是费君忧”反映了他对于个人生活的无奈与对朋友的关怀。而“相如自厌游成倦,曲逆人知老不侯”则透露出他对人生无常和岁月流逝的感慨。
  • 时代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北宋时期,当时社会相对稳定,但政治斗争和社会矛盾依然存在。在这样的背景下,文人往往通过诗歌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时世的看法。
  1. 诗词原文及翻译
  • 原文
    生事平生非我谋,饥寒长是费君忧。
    相如自厌游成倦,曲逆人知老不侯。
    尽室经年曾未厌,一官千里去难留。
    异时安否如相忆,
  • 翻译
    一生中所经历的事情并非我所谋划,饥寒常常困扰着我。
    相如自厌游成倦,曲逆人知老不侯。
    全家经过一整年都未曾厌倦,离开这千里之遥的官职却难以挽留。
    将来是否平安还像相互记挂那样,
  1. 诗词赏析
  • 赵蕃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比喻,将个人的身世遭遇巧妙地融入到对友人的离别之情中,体现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超的艺术造诣。
  • “相如自厌游成倦,曲逆人知老不侯”这句中的“相如”指的是汉代辞赋家司马相如,而“曲逆”则是西汉时期的著名将领灌婴,赵蕃在这里用这两个历史人物的典故来隐喻自己对官场生涯的无奈与厌倦。
  •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离别场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以及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同时也折射出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绪。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这首诗将个人的情感与自然景物紧密结合,通过对季节变换、天气冷暖的描写,烘托出离别时的凄凉氛围。
  • 意象丰富:诗中使用了许多生动的自然景物和历史典故,使得整首诗富有层次感和画面感,读者仿佛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
  • 语言简练:尽管诗句中运用了大量的典故和修辞手法,但整体上仍保持了简洁明快的语言风格,易于理解且富有韵味。
  1. 名家点评
  • 清代文学评论家周亮工在《读赵昌朝章泉集》中称赞道:“赵昌朝章泉先生之词,清丽婉约,情致深长。”他的评价充分展现了赵蕃词作的艺术魅力和深邃内涵。
  • 当代学者王水照在其著作中也对赵蕃的诗歌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作品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哲理思考。
  1. 相关研究
  • 文学史地位:赵蕃作为宋代著名的诗人之一,其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他的诗歌以其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而受到后世学者的关注和研究。
  • 比较研究:有学者对赵蕃与其他宋代诗人的诗歌进行了比较研究,探讨了他们在艺术风格、创作手法等方面的异同,为人们提供了更全面的认识。

《留别俞孝显孝扬》不仅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学作品,也是赵蕃艺术才华的集中展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不仅能够领略到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世界,还能深入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