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绛唇 其五 春暮

啼鸟喃喃,恨春归去春谁管。
日和风暖。
绿暗闲庭院。
还忆当年,绮席新相见。
人已远。
水流云散。
空结多情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点绛唇·其五 春暮》是清代词人王鹏运创作的一首词。以下是对该作品的介绍:

  1. 作者简介:王鹏运,字幼遐,号半塘,又号白石山人,晚号鹜翁,江苏太仓人。他是清朝著名的词人,以工雅深婉的词风著称。他与纳兰性德、朱彝尊并称为“清词三大家”,在清代词坛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 诗词原文
    抛尽榆钱,依然难买春光驻;
    饯春无语,肠断春归路。
    春去能来,人去能来否?
    长亭暮,乱山无数,只有鹃声苦。
  3. 诗词解析:《点绛唇·其五 春暮》是王鹏运借景抒情的作品。这首词描绘了一幅凄美的景象,细腻地刻画了春末时节的天气特点和环境氛围。开篇即用“抛尽榆钱”形容对春天无法挽留的无奈,紧接着以“依然难买春光驻”进一步强调了春天易逝的主题。下片则通过“饯春无语”表达了作者对逝去春天的哀叹和不舍。最后两句“春去能来,人去能来否?”更是把主题推向高潮,表达了一种哲理性的思考。全词语言精工,意境清新,含蓄而动人,是清代词作中的佳作。
  4.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点绛唇·其五 春暮》在描写自然景色的同时,融入了作者的情感体验,使得整首词具有了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 细腻描绘:词中通过对春末时节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生命力却稍纵即逝的季节景象,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美好同时也不免引发对未来的忧虑。
  • 含蓄表达:词中的语言虽然简洁,但内涵丰富,充满了哲理性和情感的深度,使得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能够感受到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
  1. 词牌名由来:“点绛唇”这一词牌名源于南朝梁代江淹的诗句“明珠点绛唇”。它又名《点樱桃》、《十八香》、《南浦月》、《沙头雨》、《寻瑶草》等,是双调四十一字的词牌名。这些词牌名往往与古人的诗词作品相关联,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自然界美景的赞美与感慨。
  2. 其他作品:《点绛唇·云透斜阳》为北宋诗人曹组所作,借景抒情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美景的留恋以及对于友人的怀念之情。此外,《点绛唇·长安中作》则是金末元初词人元好问的作品,其中也蕴含着他对春天的深情与对人生的感悟。

《点绛唇·其五 春暮》是一首具有深刻情感和艺术价值的词作。王鹏运以其高超的创作技巧,将自然景观与个人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了这首流传至今的经典之作。通过学习和鉴赏王鹏运的这首词,人们不仅能够领略到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和美感,还能从中汲取到生活的智慧和启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