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李待制浦五首 其二

晚持安世橐,早挂隐居冠。
子贵年方壮,家严色更难。
古今成俯仰,歌哭异悲欢。
泪滴新阡上,风吹不肯乾。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挽李待制浦五首 其二》是一首宋代赵鼎臣所作的诗。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兴衰的感慨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表达了作者对时代变迁和个人遭遇的深刻思考和哀叹。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
    晚持安世橐,早挂隐居冠。子贵年方壮,家严色更难。古今成俯仰,歌哭异悲欢。泪滴新阡上,风吹不肯乾。

  2. 诗人介绍
    宋代诗人赵鼎臣,其作品多反映当时社会状况和人民生活,风格质朴自然。他的诗歌常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诸多问题。通过他的作品,可以窥见宋代文人的生活与思想状态。

  3. 诗歌内容解读

  • 晚持安世橐,早挂隐居冠:这里“安世橐”指的是古代官员所持的囊袋,用以装放公文、钱币等物品,象征官员的身份与权力;“隐居冠”则可能是指隐退后头戴的帽子,象征着退隐的生活。这两句可能是在描述李待制在官场上的辉煌与隐退后的清苦生活。
  • 子贵年方壮,家严色更难:这里的“子贵”可能是指儿子有出息,而“家严色更难”则表明家庭中的长辈对此感到忧虑或不满。这句话反映了作者对于子女前途的关注以及家庭压力的存在。
  • 古今成俯仰,歌哭异悲欢:通过“古今”二字,诗人表达了历史的变迁和个体在其中的渺小感;“歌哭异悲欢”则揭示了生活中快乐与悲伤的不同表现形式,暗示了人生的复杂性和无常性。
  • 泪滴新阡上,风吹不肯乾:这句描述了诗人在墓地上悼念的情景,泪水滴落在新建的坟墓之上,但风却吹不散这些泪水,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悲痛和无法释怀的心情。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此诗在描写景物的同时,也融入了人物的情感,使得诗歌具有了更强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 语言简练:整首诗的语言简洁明了,没有过多的修饰,使得诗歌更加朴实无华,易于理解。
  • 情感真挚:诗人通过真挚的情感表达,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他对李待制以及相关人物的深切怀念和同情。
  1. 文化价值
  • 反映现实:这首诗通过具体的事件和细节,反映了宋代社会的现实状况,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 表达情感:诗中的情感表达真挚而强烈,展现了作者对于人生、历史和社会的深刻感悟。
  • 启示意义: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反思,诗歌给予读者对于人生、价值和道德的启示,具有深刻的思想性。

《挽李待制浦五首 其二》不仅是一首描绘个人哀伤情感的诗歌,更是一首蕴含丰富历史文化背景的作品。它通过细腻的笔触,将个人的命运与时代的变迁紧密结合,反映了宋代文人对于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的思考。这首诗不仅是了解宋代社会的重要窗口,也是研究中国古代文学和文化的重要资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