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锁山十咏 其五 仙人隐迹

至人犹神龙,变化不可测。
隆然七尺躯,印此一片石。
我行半江海,空飞杳无迹。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九锁山十咏 其五 仙人隐迹》是邓牧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邓牧的这首诗作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邓牧生平:邓牧生活在元朝时期,是南宋遗民,对历史、哲学和诗歌有着深厚的造诣。《九锁山十咏》是邓牧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他对自然景观与人文精神的独特理解。
  • 诗歌风格:邓牧的诗歌以简洁明快的风格著称,善于捕捉自然景物的神韵,并将之与哲理性的思考相结合。
  1. 原文及翻译
  • 原文:至人犹神龙,变化不可测。隆然七尺躯,印此一片石。我行半江海,空飞杳无迹。
  • 翻译:诗人通过描绘“神龙”这一神秘生物的形象,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界神奇变化的赞叹。同时,通过“隆然七尺躯,印此一片石”这句,形象地描绘了大自然的力量和永恒,石头被大自然的力量所塑造,象征着生命与自然的和谐共存。最后两句“我行半江海,空飞杳无迹”,则表达了诗人行走于广阔天地之间,虽身体渺小,但其精神却如风一般自由,无法捉摸。
  1. 赏析
  • 主题:邓牧的《九锁山十咏》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更是对生命、自然与宇宙之间关系的深刻反思。诗中的“至人犹神龙,变化不可测”表现了诗人对超越常人理解的生命现象的敬畏。而“我行半江海,空飞杳无迹”则展示了一种超脱物外、自在飘逸的人生态度。
  • 艺术特色:邓牧在这首诗中运用了许多象征手法,例如把“至人”比作“神龙”,用“一片石”比喻生命的坚韧不屈。此外,诗中使用了反复、对比等修辞手法,增加了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九锁山十咏 其五 仙人隐迹》是一首充满哲思和美感的作品,体现了邓牧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技巧。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和欣赏,可以更深入地理解邓牧的文学成就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