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头烟霏霏,草影摇斜晖。
残花犹缀枝,故人何日归。
不惜残花飞,惟惜故人稀。
酒到君莫辞,淋漓从满衣。
送赵书记赴阙
介绍
《送赵书记赴阙》是一首宋代诗人魏野创作的五言排律。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中占有一席之地。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诗歌原文:草头烟霏霏,草影摇斜晖。残花犹缀枝,故人何日归。不惜残花飞,惟惜故人稀。酒到君莫辞,淋漓从满衣。
作者简介:魏野(960年—1019年),北宋著名诗人,字仲先,号草堂居士,生于陕州(今属河南陕县)。他自筑草堂于陕西陕州东郊,一生乐耕勤种,亲手植竹栽树,凿土引泉,将所居之景布置得幽绝。魏野的诗风清淡朴实,诗格清苦,多吟咏陕州风土人情、田园山水,深受后世读者喜爱。
诗歌鉴赏:《送赵书记赴阙》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故人的不舍之情以及对即将离别的哀伤情绪。诗中的“草头烟霏霏”形象地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象,而“草影摇斜晖”则暗示了时间已晚,夕阳西下,映照出一种凄凉之美。“残花犹缀枝”表达了即使春去花落,但依然有残留的花朵挂在枝头,象征着不屈的精神。“故人何日归”则是对友人即将离去的无奈和期盼。最后两句“酒到君莫辞,淋漓从满衣”更是将离别的情感推向高潮,表现出诗人与友人共饮至尽兴时的豪情。
诗歌意义:这首诗不仅展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还深刻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社会责任感。它不仅是对友情的颂扬,也是对自然美和人生哲理的深刻反思。
诗歌影响:作为宋词中的一部分,《送赵书记赴阙》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其简洁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成为后世文人借鉴和学习的经典。此外,这首诗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也得到了广泛的认可,被许多学者研究并赞赏。
《送赵书记赴阙》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社会理想,同时也能领略到他们对于自然和人生的独到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