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张俞秀才游金华山

凌晨别我将何适,鹤态飘然振霜翮。
指点金华欲去游,骑驴直造烟霞宅。
一片岚光凝不飞,数里松阴翠如滴。
背腊山寒雪未消,迎春地暖花争拆。
水潺潺兮风索索,帘卷虚堂正岑寂。
高歌应有鬼神听,状物潜驱鸿化力。
繄我浮生系郡符,安得乘闲访灵迹。
吟成一首送君诗,倩僧勒上岩边石。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张俞秀才游金华山》是一首出自宋代的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朋友张俞秀才游历金华山时的美好祝愿和对大自然景观的赞美。这首诗不仅展现了郑炎对自然美的感受力,还体现了他对友情和旅行中经历的深刻感悟。以下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郑炎是宋代诗人,以创作山水诗闻名于世。他的诗作常常描绘江南地区的自然风光,以及文人墨客的生活情趣。
  • 在宋代文学史上,郑炎与陆游、范成大等诗人并称,他们的作品共同构成了宋代诗歌的重要篇章。
  1. 作品原文及翻译
  • 原文
    凌晨别我将何适,鹤态飘然振霜翮。
    指点金华欲去游,骑驴直造烟霞宅。
    一片岚光凝不飞,数里松阴翠如滴。
    背腊山寒雪未消,迎春地暖花争拆。
    水潺潺兮风索索,帘卷虚明窗不隔。
  • 译文
    清晨告别我将要去哪里?你像一只翱翔的仙鹤振翅高飞。
    你指向金华欲去游玩吗?你骑着驴子直接进入那烟霞中的居所。
    一片山岚凝聚而不散开,数里外松树林荫如同翡翠般滴落。
    背对腊山的寒雪还未融化,面对春天大地温暖花开争相绽放。
    水面潺潺流淌,风声萧瑟,我打开窗帘让窗外的风景尽收眼底。
  1. 作品赏析
  • 艺术特色:这首诗采用了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语言,将金华山的美景刻画得淋漓尽致。通过“鹤态飘然振霜翮”等句,诗人展现了张俞秀才游山时的轻盈与自由。
  • 情感表达:诗中不仅描写了自然的景色,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特别是“背腊山寒雪未消,迎春地暖花争拆”一句,既点出季节变化,也寓意着岁月更迭。
  1. 创作背景
  • 郑炎生活在南宋时期,这一时期的文学创作受到时代的影响,诗人们往往借古讽今,反映社会现实。
  • 《赠张俞秀才游金华山》的创作背景可能也受到了当时社会环境的影响,通过描写金华山的自然之美,反映了作者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
  1. 文学价值
  • 文化传承:《赠张俞秀才游金华山》作为宋代诗词的一部分,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为后世提供了研究宋代文学和文化的珍贵资料。
  • 审美启示: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给读者带来了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传达了对生活、自然和友谊的感悟,这些主题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影响及评价
  • 文学影响:郑炎的这首《赠张俞秀才游金华山》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邃的内涵受到了后人的高度评价。
  • 历史地位:此诗不仅是郑炎个人创作的代表,也是整个宋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对后世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赠张俞秀才游金华山》不仅是郑炎个人艺术成就的体现,更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思想内容、精湛的艺术技巧和独特的文化价值,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的宝贵财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