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别我将何适,鹤态飘然振霜翮。
指点金华欲去游,骑驴直造烟霞宅。
一片岚光凝不飞,数里松阴翠如滴。
背腊山寒雪未消,迎春地暖花争拆。
水潺潺兮风索索,帘卷虚堂正岑寂。
高歌应有鬼神听,状物潜驱鸿化力。
繄我浮生系郡符,安得乘闲访灵迹。
吟成一首送君诗,倩僧勒上岩边石。

【注释】

①张俞秀才:作者的朋友。金华山:在今浙江金华市境内。②“凌晨”二句:写诗人早晨告别友人后,骑驴前往金华山的行踪。③“一片”二句:描写了山中景色。岚光:云雾。④“背腊”二句:写山寒雪消春暖花开的景象。腊(là)山:冬末夏初时节的山峰。迎春:迎接春天的到来。⑤“水潺潺”二句:写山中的风声水声和寺中僧人诵经的声音。⑥“高歌”二句:写山中有鬼神听歌的情景。⑦“繄我”二句:写自己因公务而不得闲游山中。繄(yī):挂念。郡符:官府文书。⑧“吟成”二句:写诗人为友人作诗送行,并请僧人书写刻石留念。⑨“倩僧”二句:写诗人请僧人把诗刻在岩石上,以纪念这次友情。岩边:指寺庙旁的山岩。

【赏析】

《赠张俞秀才游金华山》是一首七言律诗。诗人在这首诗里,描绘了金华山的秀美风光,表现了他对朋友的关切之情。

首联两句是说:清晨,诗人送别朋友后,他骑马直奔金华山。他骑的驴一直走到烟雾缥缈的地方。这两句用“振霜翮”来比喻诗人骑马的速度之快,表现出诗人对朋友的关切和急切心情。

颔联写诗人到了金华山,看见山中的美景。他指点着山中的美景,想要前去游览。这里,诗人以“欲”字写出他对金华山的喜爱之情。

颈联两句是说:他骑驴来到烟霞缭绕的山中,看到一片云蒸霞蔚的景象;几里的松树,苍翠欲滴。这两句用“凝不飞”的云雾,“翠如滴”的松阴,来衬托出金华山的秀美和生机勃勃。

尾联两句写山中的景致。他背着寒冷的腊月,山上的积雪还没有融化,而到了春天,山上的冰雪消融,迎春花盛开。这两句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金华山四季分明、风景优美的特点。

最后一联是说自己因公务而没有闲暇时间去游览金华山,只能写一首诗送给朋友,让僧人把这首诗刻在岩石上,以纪念这次友情。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张俞秀才的关心和友情。

整首诗通过对金华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朋友的关心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