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何迢迢,一梦八九觉。
孤舟寄风雨,短烛才自照。
冥冥高云过,寂寂山鬼啸。
展转谁与欢,漂泊未可料。
昔我自兹迈,春华巧相笑。
今我复来此,落叶纷满道。
客行无远近,劳苦略同调。
一岁再羁旅,人生岂长少。
良无二顷田,讵得守蓬藋。
自京师泛舟还郡作三首 其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自京师泛舟还郡作三首 其一》是宋代刘敞的文学作品。《自京师泛舟还郡作三首》为一组作品,共有三首,均作于宋孝宗隆兴元年(公元1163年),时在刘敞任太常少卿期间。这组作品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漂泊不定、岁月易逝的感慨以及对自然和人生的哲理思考。
刘敞,字原甫,号公是,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和诗人,他的诗词风格雄浑豪放,善于通过景物来抒发情感。《自京师泛舟还郡作三首 其一》是其中的一首,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感悟和哲学思考。
诗中“秋夜何迢迢,一梦八九觉”开篇即点出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短暂。秋天的夜晚,漫长而寒冷,如同梦中醒来的次数之多,暗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变幻。接着“孤舟寄风雨,短烛才自照”描绘了作者孤独地在风雨中航行的场景,用“短烛”比喻自己微弱的希望和生命力。“冥冥高云过,寂寂山鬼啸”则是对周围环境的描述,高高的云层飘过,寂静的山林中传来鬼叫声,进一步烘托出孤独和凄凉的氛围。最后一句“展转谁与欢,漂泊未可料”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迷茫和不确定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在哪里,生活充满未知。
刘敞的诗歌不仅具有深邃的情感表达,而且富含深刻的哲理思想。在这首诗中,他以自然景物为载体,表达了对生命、时间以及人的命运的深刻思考。这种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相结合的艺术手法,使得他的诗歌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影响。
刘敞的《自京师泛舟还郡作三首 其一》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篇蕴含丰富哲理思考的作品。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涵,展现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