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真观清轩

向背仙宫总辟琳,兹轩仍出古城阴。
千年曾史长存魄,一片巢由不染心。
秋阔雨高天洗翳,夜凉风软月吹金。
冰壶早讶贮人世,况复隔溪葱茜深。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清真观清轩》是北宋诗人刘弇的作品,属于五言律诗,其原文如下:向背仙宫总辟琳,兹轩仍出古城阴。千年曾史长存魄,一片巢由不染心。秋阔雨高天洗翳,夜凉风软月吹金。冰壶早讶贮人世,况复隔溪葱茜深。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的各个方面:

  1. 作者介绍:刘弇是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字伟明,吉州安福人。他出身于书香门第,早年便以文学才学著称。神宗元丰二年中进士后,他曾历任多个职务,包括海门簿、峨眉县知事等职。他在政坛上的表现得到了周必大的高度赞誉。

  2. 诗歌原文
    向背仙宫总辟琳,兹轩仍出古城阴。
    千年曾史长存魄,一片巢由不染心。
    秋阔雨高天洗翳,夜凉风软月吹金。
    冰壶早讶贮人世,况复隔溪葱茜深。

  3. 诗歌赏析:该诗通过对“清真观清轩”这一具体场景的描绘,表达了对超脱世俗纷扰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赞美。诗中的“向背仙宫总辟琳”一句,用“向背”形容轩窗与仙宫的关系,既表现了轩窗的独立与超然,也暗示了诗人对于超脱俗世、归隐山林生活的向往。而“兹轩仍出古城阴”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超然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微妙联系。

  4. 写作背景:据记载,刘弇在任峨眉县知县时,因不满官场的腐败和政治斗争,毅然选择辞官归隐。因此,《清真观清轩》不仅反映了刘弇个人的生活态度和哲学思想,也体现了当时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对政治现实的失望。

除了上述内容外,还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清真观清轩》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的五言律诗,但它同样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例如,它展示了北宋时期的文人如何从政治生活中抽身,转向对自然的欣赏和内心的修养。这种转变不仅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风尚,也反映了人们对于精神层面追求的重视。

《清真观清轩》不仅是刘弇个人生活态度和哲学思想的反映,也是宋代社会文化风貌的一个缩影。通过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北宋时期的文学艺术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