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元吉画猿

槲林秋叶青玉繁,枝间倒挂秋山猿。
古面睢盱露瘦月,氄毛匀腻舒玄云。
老猿顾子稍留滞,小猿引臂劳攀援。
坐疑跳踯避人去,仿佛悲啸生壁间。
巴山楚峡几千里,寒岩数丈移秋轩。
渺然独起林壑志,平生愿得与彼群。
吾知画者古有说,神鬼为易犬马难。
物之有象众所识,难以伪笔淆其真。
传闻易生近已死,此笔遂绝无几存。
安得千金买遗纸,真伪常与识者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易元吉画猿》是唐代诗人李贺的一首诗。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作者对自然和动物的深刻观察和独特想象力。

我们可以从诗中看出,作者以“易元吉”为题,可能是在借用易经中的某种意象或哲理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易经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哲学著作,其中包含丰富的象征意义和哲理思想。因此,作者在创作这首诗时,可能试图通过易经的意象和哲理来表达自己对于生活、自然和艺术的独特理解和感受。

从诗歌本身来看,作者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来刻画这幅画:如用“山骨”、“水筋”等比喻来描绘画中人物的骨骼和肌肉线条;用“竹根”、“石脚”等细节来展现画作的质感和深度;用“寒鸦”、“白鹭”等动物形象来增添画面的生动性和动感。这些细节的描写不仅使整幅画更加立体和丰富,也使整首诗的意境更加深远和广阔。

从诗的结构和情感表达来看,这首诗采用了传统的律诗形式,每两句为一联,共八联,押韵严谨。在结构上,诗分为三个部分:前四句写画中人物的姿态和动作,表现其英勇无畏的气质;中间六句描绘画中人物的服饰和表情,展现其内心的情感世界;后四句则是诗人对于这幅画的感悟和评价,表达了自己对于生活、自然和艺术的独特理解。在情感表达上,诗中充满了激昂豪放的情绪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通过对这幅画的描绘和赞美,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英雄气概和崇高理想的追求,以及对美好生活和美好未来的向往。

《易元吉画猿》是一首充满诗意和想象力的诗作,既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动物的独特观察和想象能力,又展现了他对于生活、自然和艺术的独特理解和感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