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絮新烟外,东风托信遥。
春犹有寒否,寒尽怕春销。
画阁围红兽,行鞭裹黑貂。
便无三月雨,也不再花朝。
倚翠还轻扇,飞红共落潮。
少年宜秉烛,莫负可怜宵。
春景 寒尽怕春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春景 寒尽怕春销”并非文学作品,而是宋代诗人刘辰翁的作品之一。这首诗《春景 寒尽怕春销》出自刘辰翁之手,是其众多诗作中的一篇。在介绍这首诗之前,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刘辰翁的个人背景和创作历程。
刘辰翁(1232—1297),字会孟,号须溪,是中国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他出生于宋吉州庐陵,少时便有文才,曾中廷试丙第,后因直言忤贾似道,被罢去官职,隐居不仕,直至晚年仍坚持文学创作。他的作品多抒发家国之恨,语言真率深沉,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春景 寒尽怕春销》是刘辰翁的代表作之一,诗中描绘了春天的景象,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春天到来的复杂情感。诗的原文如下:
飞絮新烟外,东风托信遥。
春犹有寒否,寒尽怕春销。
画阁围红兽,行鞭裹黑貂。
便无三月雨,也不再花朝。
倚翠还轻扇,飞红共落潮。
少年宜秉烛,莫负可怜宵。
从整体上把握这首诗,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春天的细腻观察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飞絮新烟外,东风托信遥”描绘了春天来临时的景色,而“春犹有寒否,寒尽怕春销”则表达了春天虽已来临,但仍然带着一丝寒冷的感觉。这种对春天既有期待又有顾虑的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
诗的最后部分,“少年宜秉烛,莫负可怜宵”则是对年轻一代的寄语,鼓励他们珍惜时光,不要让美好的夜晚白白流逝。
刘辰翁的《春景 寒尽怕春销》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艺术性的诗歌。通过对春天的细致描绘和对人生态度的深刻表达,不仅展现了刘辰翁高超的文学才能,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思考生活、感悟自然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