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天晓角 其五 寿吴蒙庵

臞然如竹。
自是天仙福。
小小画堂锦样,听人唱、鹤飞曲。
橙橘黄又绿。
蟹到新篘熟。
便做月三十斛,饮不尽、菊潭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霜天晓角·寿吴蒙庵》是南宋末年诗人刘辰翁的作品。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刘辰翁,字会孟(一作晦仲),号须溪,庐陵灌溪(今江西吉安梅塘乡小灌村)人。他是南宋末年的著名爱国诗人,以其深厚的文学造诣和爱国情怀著称于世。
  1. 诗词原文及译文分析
  • 诗歌原文:“臞然如竹。自是天仙福。小小画堂锦样,听人唱、鹤飞曲。橙橘黄又绿。蟹到新篘熟。便做月三十斛,饮不尽、菊潭菊。”
  • 翻译与赏析:此诗描绘了一幅秋日的宁静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秋天的色彩和丰收的喜悦。“橙橘黄又绿”形象地描绘了丰收季节的丰富色彩。而“蟹到新篘熟”则透露出丰收后的丰盛和满足。整首词不仅富有诗意,还蕴含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1. 创作背景
  • 《霜天晓角·寿吴蒙庵》创作于南宋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国家正处于存亡之际。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刘辰翁通过自己的作品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和个人的感慨。
  1. 艺术特色
  • 刘辰翁的词作以婉约著称,其语言细腻而充满情感。在《霜天晓角·寿吴蒙庵》中,他用简练的语言传达了深沉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体现了宋词的艺术魅力。
  1. 文化价值
  • 作为宋代的重要词作之一,《霜天晓角·寿吴蒙庵》不仅是文学史上的宝贵遗产,也是中华文化宝贵的文化遗产,对后世的诗词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霜天晓角·寿吴蒙庵》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词作,更是一幅生动的秋日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词人的文学成就和文化贡献,以及他们的忧国忧民之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