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寒杂咏 其三

无窗无户四边空,月透疏林水透风。
砌下嚘嚘鸣蟋蟀,细论心曲可山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岁寒杂咏 其三》是宋代诗人钱时的作品。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钱时,字季卿,号竹坡居士,浙江金华人。他是一位有才华的官员和文学家,曾担任过翰林院编修等职务。他的诗歌作品多反映了个人的生活感受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1. 诗歌原文
    风雪夜归人未息,孤灯独坐思纷纭。
    岁暮天寒何处觅,一枝春意入心门。

  2. 诗句解析

  • 风雪夜归人未息:描绘了一幅夜晚归家的场景,风雪交加,人们尚未休息,体现了对生活的艰辛与奔波。
  • 孤灯独坐思纷纭:表达了诗人在寂静中独自思考的心境,思绪纷乱而深远。
  • 岁暮天寒何处觅:表现了诗人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和对美好时光的渴望。
  • 一枝春意入心门:以春天的象征——枝头嫩绿的梅花,象征希望与新生,暗示着即使在最寒冷的环境中也能寻找到生命的活力和美好。
  1. 作品背景
  • 钱时的这首《岁寒杂咏 其三》作于宋孝宗淳熙年间,具体时间不详。当时南宋社会相对稳定,但朝廷内部的争斗和外患仍然给人民带来压力。这首诗可能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境遇的感受。
  1. 艺术特色
  • 意境深远: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 用词精炼:诗句简洁而富有意象,如“风雪夜归人未息”,通过简单的场景描写,展现了深刻的情感和哲理。
  • 寓情于景:诗人巧妙地将个人的情感融入自然景观之中,使读者能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波动。

《岁寒杂咏 其三》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更是一幅描绘生活画面的画卷。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不仅可以领略到宋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还可以深入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自然、生活和人生态度的美学观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