效孟郊体七首 其五

越禽惜羽毛,不向恶木栖。
木奴重逾淮,爱尔巢其枝。
巢枝不食实,中有二老棋。
乳子月明中,梦绕东南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效孟郊体七首 其五’是宋代诗人谢翱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独特感悟。下面将详细介绍此作品:

  1. 作者简介
  • 谢翱(宋末元初),字皋羽,号晞发,浙江嘉兴人,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南宋遗民。他的诗作多反映个人情感和时代变迁,尤以其深沉的哲理思考著称。在宋元之际,他的作品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和推崇。
  1. 诗句原文及解析
  • 越禽惜羽毛,不向恶木栖。木奴重逾淮,爱尔巢其枝。巢枝不食实,中有二老棋。乳子月明中,梦绕东南飞。
    这首诗通过对越禽的生活习性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生物本能的观察与理解。特别是“越禽”这一形象,不仅代表了南方水乡的鸟类,也隐喻了诗人自身在动荡时代中的隐逸生活。
  1. 文学手法与特色
  • 谢翱在《效孟郊体七首》中巧妙地运用了孟郊的诗歌风格,即以简洁直白的语言表达深沉的感情。这种风格的运用使得作品更加贴近现实,易于读者产生共鸣。
  • 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如“巢枝不食实,中有二老棋”,诗人不仅描述了鸟的生活状态,也隐含了人生哲理,体现了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和谐共生。
  1. 历史与文化背景
  • 在宋元易代的历史背景下,许多文人选择隐退山林,以求心灵的安宁。谢翱的诗作正是这一文化现象的反映,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个人情感,传达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精神面貌。
  • 诗中的“东南飞”意象,不仅仅是对鸟类行为的描写,更是诗人对自己命运的一种无奈与抗争,反映了一种对自由和尊严的追求。

《效孟郊体七首 其五》不仅展示了谢翱深厚的文学功底,也体现了他对于生命、自然以及历史的深刻感悟。通过对这首诗的解读,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宋代文人的心态和情感世界,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

相关推荐